星期五藝術PARTY上演中國民族拉弦樂器賞析音樂會

音樂會現場。黃京晶 攝
人民網北京11月4日電 11月1日晚,海澱區文化館小劇場裡弦歌悠揚、金聲玉振,中國歌劇舞劇院胡琴演奏家李路洋、鋼琴兼豎琴演奏家趙娜、打擊樂演奏家馮璐三位老師蒞臨海澱區文化館,為喜愛星期五藝術party的觀眾帶來了一場生動精彩的中國民族拉弦樂器賞析音樂會。
音樂會在一首清新淡雅、悅耳熟悉的《茉莉花》旋律中拉開序幕。《絢》是李路洋老師專門為本次音樂會特別創作的原創作品,精湛的演奏技藝,奔騰熱烈的節奏,流暢純淨的音色變化,贏得了現場觀眾經久不衰的掌聲。為了讓觀眾感受不同拉弦樂的音色表現,在音樂會過程中,李路洋老師不時採用二胡、薩塔爾、奚琴等樂器進行演奏,尤其是在演奏《阿裡郎》這首觀眾耳熟能詳的作品時,更是採用兩種樂器演奏同一作品,以今天的二胡對話一千多年前的中國傳統拉弦樂器奚琴,讓觀眾充分感受兩種樂器的不同之美。
整個音樂會為觀眾奉獻上多首不同風格的拉弦樂曲目,既有漢族傳統樂曲,又有維吾爾族、朝鮮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的代表性樂曲﹔有傳統作品的精彩演繹,有經典作品的重新編曲,也有原創作品的生動演奏。《陽光照耀著塔什庫爾干》《紅樓夢》《良宵》《椰島風情》《二泉映月》《新賽馬》等等作品輪番上演。傳統作品和新創曲目相結合,多種民族拉弦樂的精彩展示,為觀眾呈現了一場集普及性與欣賞性為一體的中國民族拉弦樂器的視覺盛宴。
柔婉抒情的二胡,明亮優美的薩塔爾,抑揚頓挫的奚琴,在民族打擊樂和鋼琴樂的默契配合下,在演奏家嫻熟自如的精心演奏下,表現出或優美、或平靜、或柔和、或低沉、或高亢的音色,展現出或雄壯、或哀怨、或悲憤、或歡快、或落寞無奈等等豐富多彩的情感,每一個曲目都讓觀眾沉浸其中,心隨弦動、回味無窮。
海澱區星期五藝術party舉辦至今,已經邀請二胡、笙、揚琴、民族打擊樂、琵琶、柳琴、阮、古琴、雷琴、竹笛等多種民族樂器演奏名家走進海澱,與觀眾交流互動,分享藝術心得,普及樂器樂理知識,為地區群眾呈現了一場場高品味、高質量又接地氣的藝術盛宴,讓觀眾充分領略到了中國民族樂器的博大精深與無窮魅力,獲得廣大人民群眾的一致好評和高度贊譽。(陸麗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