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喀什古城:續寫絲綢之路上的文化故事

2019年11月06日08:21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喀什古城:續寫絲綢之路上的文化故事

喀什古城開城儀式上歡快的人們。記者 王瑟攝/光明圖片

歌聲悠揚,歡迎遠方的客人。記者 王瑟攝/光明圖片

國慶期間被人熱議的喀什古城燈光秀,讓選擇旅游的人又多了一個來喀什的理由,燈光秀著實讓古城夜裡更熱鬧了,在每天早晨,新疆喀什古城東城門的開城儀式一結束,天南海北的游人便魚貫式地進入這座古城。

漫步在古城的大街小巷裡,雕花的房屋,民族特色濃厚的門窗花紋,還有叮叮當當的鐵器敲擊聲,路邊一群婦女飛針走線繡花帽的場景,以及維吾爾族模制法土陶燒制技藝、民族樂器制作技藝、維吾爾族銅雕技藝……看到這些不禁讓人感嘆:喀什古城不僅僅保護著一座城,還保護著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而正是這些傳統的文化,讓這裡處處有情感,處處有溫暖。

開門這裡是景區 關門這裡有生活

喀什古城景區管委會專職副主任阿地力江·阿不都卡得爾笑著對記者說:“喀什古城改造投入了70多億元的資金,我們的初衷是為了保護古城內居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同時也能保護這裡傳統的文化。正是傳統文化得到了極好地保護,古城自然而然成為國家5A級景區,古城的居民開門做生產,關門過自己幸福的生活,這樣的模式在全國也很少見。”

修舊如舊,一戶一設計。喀什古城改造之初確定的改造方案,讓古城裡的居民有了更多的自由選擇權。“當時房屋主要是為了抗震安居,所以我們隻對房屋的主體構造安全性有硬性要求,對如何裝修,裝修成什麼風格模式,我們不做硬性規定。基本都是按居民自己的要求來進行設計的,甚至一戶設計方案修改70多次。這樣做的好處就是讓古城家家戶戶都有自己的風格與樣式,讓古城散發它獨有的魅力。”阿地力江·阿不都卡得爾說道。

喀什古城裡,沿守了上千年的傳統如今似乎仍在隨時光慢慢地行走著:孩童們在家門口歡快嬉戲,老人們三兩結伴坐在椅凳上娓娓細語。除了琳琅滿目充滿民族風情的各種特色小店,不少小店裡還擺滿了加工設備,供游人現場體驗制作這些傳統手工藝的制作過程。

艾山江·玉素因的木制手工藝品店裡,挂滿了精心制作的木制手工藝品。一位年輕的婦女正坐在小桌前,用手裡的烙花機加工制作一隻木碗。隻見她不時地變換著烙花機的機頭花紋,用力在木碗上烙出各種各樣的花紋來。

已經是第三代木制手工藝傳人的艾山江·玉素因介紹說,這是他一個月前剛收的徒弟。10歲開始跟父親學習木制手工藝的艾山江·玉素說:“我已經培養了30多位徒弟了,他們許多人都開了自己的店,日子越過越好。這不,剛才就有一位徒弟拿來了他制作的木器,要在我的店裡出售。我一個人生活好了不算好,大家一起好了才是好。我不怕徒弟搶我的生意,他們都是好孩子。”

正說著,一群孩子在家長的帶領下來到艾山江·玉素因的店裡。他們迅速坐在烙花機前,聽艾山江·玉素因講解怎麼操作,怎麼在木器上烙出花來。不一會兒,孩子們就認真努力地開始烙花了。負責體驗的新疆迪麗熱巴有限公司帶隊人員熱依提·買買提沙吾提介紹說,這是他們組織的第10次孩子體驗木制手工藝活動。今天來了10個孩子,最大的12歲,最小的4歲,就是想通過親自體驗的方式,讓孩子們了解木制手工藝制作過程,了解傳統文化。

走出艾山江·玉素因的小店,一段悠揚的旋律從空中傳來。尋著音樂聲,記者走進一家維吾爾樂器制作銷售點,旋律來自店主麥麥提依明·阿巴拜克熱手中的都塔爾。上世紀90年代麥麥提依明·阿巴拜克熱曾在深圳待過五年,那裡待遇很不錯,但他還是回來了。麥麥提依明·阿巴拜克熱的爺爺是電影《冰山上的來客》裡面的所有樂器的制作者,從小便跟著爺爺耳濡目染學習了很多關於樂器的知識,回來便和弟弟開了這家維吾爾樂器制作銷售店。

“現在生意很不錯,不僅在喀什,烏魯木齊的很多樂器都是我這兒制作的,以后我會好好把這個技藝傳承下去。”麥麥提依明·阿巴拜克熱說。

游客融入古城 商品走出古城

庫木達爾瓦扎路中的手工藝作坊一條街特色突出,這條街也被稱作職人街,是喀什的標志性街道,這裡的很多店鋪都是祖傳的。有維吾爾民間樂器世家、喀什最大的銅器世家以及大量的鐵皮器具加工、小刀制作、傳統薄木蒸籠生產、木蘭旋木、棉絮翻新等作坊。

行走在這條街上,一位花白胡子的老人吸引了記者的注意。隻見他雙手熟練地制作著土陶,稀泥在他手裡一會兒就變成了一隻碗,一個壺。老人今年已經68歲,制作土陶已經53年,是土陶家族的第7代傳人,叫吐爾遜·肉斯坦木,他經營的土陶店門上挂著“喀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家”的牌匾。古老的土陶工藝用河泥做原料,制胚、晾晒、燒制,整個過程沒有任何圖紙和模板,完全依靠匠人的手感和經驗。

老人指著門口架子上放著的三隻土陶碗說:“這是剛剛三位內地客人自己制作的,他們很喜歡土陶,我這裡又可以進行體驗。這三隻碗我還要燒制,最后寄給他們。來我這裡體驗土陶制作的國內外游人已有2000多人了,這門技藝被認可,能傳承下去,這是我最高興的事。”

“我把土陶和民族文化結合起來,創新了許多土陶的作品,讓土陶和更多元素結合起來。”祖力甫卡·阿巴拜克力是老人的徒弟,他興奮地說。

像這樣的非物質文化傳承人,喀什還有很多很多。喀什精湛的手工藝品和濃郁的西域風情,優秀的傳統文化和獨特的地域特色,彰顯出民族的吸引力和創造力,弘揚喀什燦爛而又獨特的絲路文化,有力促進了喀什文化產業的提高和發展。

今年第十五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上,喀什古城景區手工藝人參展立即受到大家的好評與歡迎。木器文化四代傳承人玉麥熱江·玉山介紹,他們共帶去銅器、樂器、木器、土陶、玉器5個非遺項目,展品有3000多件。他說:“我是第一次參加深圳文博會,沒想到我們的文化產品這麼受歡迎。許多人都說去過喀什古城,看到我們的產品很親切,這讓我們增強了發揚優秀民族文化的信心。”

作為絲綢之路上留存的文化遺跡,位於喀什市中心200多條街巷,是目前國內唯一保存完整的迷宮式城市街區,不少傳統民居在這裡居住的歷史已有上百年,這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在延續。

每天來自海內外的游人熙熙攘攘,行走在古城的街道上,耳邊是手工作坊裡叮叮當當的響聲,土織布機嗡嗡的轉動聲,民間藝人街頭的彈唱聲,令游人歡喜無比。游客觀景拍照,進入店鋪選購喜愛的手工藝品,甚至體驗各種手工藝品的制作過程,成為古城一道美麗的風景。這一切,無論從靜態的景觀來說,還是從動態的產業來看,都是對古城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與發展。(記者 王瑟)

 

(責編:田靖(實習生)、丁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