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英國的“長城對話”
八達嶺長城
哈德良長城
當地時間11月5日,參加“2019倫敦世界旅游交易會·中國展區”活動的中國文化傳媒集團、北京市延慶區八達嶺特區辦事處、中國長城學會、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代表,來到位於倫敦市中心的英格蘭歷史遺跡委員會,與英格蘭歷史遺跡委員會國際咨詢主管,同時也是英國哈德良長城管理部門負責人之一的亨利·歐文·約翰進行了會談。雙方分享了中國八達嶺長城與英國哈德良長城的管理經驗,並就雙方未來可能的合作以及針對中國長城與英國長城的學術研究等問題進行討論。現節選部分發言內容,以饗讀者。
亨利·歐文·約翰(英格蘭歷史遺跡委員會國際咨詢主管)
包括哈德良長城所在地在內的大部分英格蘭土地為私人所有,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們可以隨意開發,英格蘭對這些重要的文化遺產有著嚴格的法律保護措施,土地所有人對財產的處理必須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進行。多數具有較高遺產價值的土地由國家信托基金會等公益組織擁有。1882年,第一部國家級文物法案出台。1931年,一部效力更強的文物法案頒布。但這兩部法案都有局限性,哈德良長城沿線始終存在著開採城牆基岩石料的活動。為此,1931年法案及其后來的修正案中,規定了英格蘭歷史遺跡委員會可派遣“古跡巡查官”,“古跡巡查官”有權對改變長城現狀的行為進行管控,審查可能破壞長城的方案,必要時甚至可予以否決。
1983年,根據國家遺產法組建了英格蘭歷史建筑和古代遺跡委員會,即現在的英格蘭遺產委員會。英格蘭遺產委員會是非政府部門的公共機構,由英國文化部贊助,其主要的權利和責任都嚴格遵循國家文物法。該委員會負責保護英國400多個歷史古跡、建筑以及景點,對其進行修復和保護。
2015年,英格蘭遺產委員會對學術研究和經營管理進行明確分工,並成立了兩個單獨的部門:一是英格蘭歷史遺跡委員會,主要對英格蘭的歷史建筑、文化遺跡進行保護、研究、修復等﹔二是英格蘭遺產信托基金會,該基金會已獲得超過400個國有資產的經營許可。同時,近年來,英國還出台了一系列國家規劃政策框架,旨在促進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與可持續發展,為已受到經營開發影響的文化遺產進一步提供保護。規劃中指出“資產越重要,權重就越大”,地方規劃部門必須根據包括遺產保護政策在內的國家政策制定計劃,不能出於經濟考量對文化遺產進行過度開發利用。
董耀會(中國長城學會副會長)
中國長城和哈德良長城是中英兩國悠久歷史的見証,是東西方文明的見証,是全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中國長城橫跨15個省區市、404個區縣,其保護之復雜、管理難度之大,是任何國家在世界遺產保護和管理層面都不曾遇見的。正因如此,英格蘭遺產委員會在哈德良長城的保護、管理、數字化建設以及遺產的闡釋與展示等各個層面取得的成果,都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目前,哈德良長城已與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建立了合作,並從政府、學術機構、遺產地管理機構、企業以及民間志願者組織等多個層面,進一步確保雙方能夠全方位分享經驗和成果。這是一個好的開始,也是未來更多合作的基礎。
中國長城資源豐富,且長城沿線地區發展潛力巨大,在國家層面推動雙方就保護和管理開展合作的同時,加強中國長城與哈德良長城在文化互通、文旅互促層面的交流也非常必要。希望兩個世界級文化遺產相互影響、相互幫助,在推動長城遺產科學的保護管理和長城沿線地區經濟發展兩個層面做出努力,在出版物發行、文旅產品推介、聯合研究課題、培訓等多個領域促成更多合作。
孟九河(北京市延慶區八達嶺特區辦事處副主任)
八達嶺長城景區面積55.05平方公裡,整個八達嶺段長城23.3公裡,其中開放段11.5公裡,核心景區開放段長3741米,是中國所有長城景區中開放時間最早、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接待游人最多、景觀最雄偉的長城段。此外,八達嶺段長城沿線還分布著一些有價值的古村落和眾多的文物古跡,如岔道古城、青龍橋火車站等,都是長城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八達嶺特區辦事處始終重視對長城文化遺產的保護、傳承與利用,具體包括以下方面:一是管理機構作為政府派出機構,代表政府行使保護和管理職能。二是通過對八達嶺段長城資源統一管理,更有利於長城文物的保護和長城文化的開發利用,並為游人提供更優質的服務。三是八達嶺長城在全國長城景區中首先實行網絡實名制售票和限流措施。今年6月1日,八達嶺長城正式實行全網絡實名制預約售票方式和單日限制游客最大量6.5萬人次的措施,以往淡旺季游客數量不均的現象被“削峰填谷”,長城文物保護以及游客體驗度都有了較大提升。四是發揮八達嶺長城的優勢引領作用,大力開展各種公益文化活動,比如今年暑假開展的中國國際攝影周活動、10月底召開的中國長城文化學術研討會等。五是與中國長城學會緊密合作,開展長城文化研究和傳承,並共同出版了長城研究界很有影響力的刊物《萬裡長城》和《中國長城博物館》。
未來,希望通過坐落於八達嶺長城景區的中國長城博物館,開展有關中英長城的互訪展覽、學術研究、交流論壇等項目合作。
鄔東璠(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文旅研究中心主任)
我代表與會的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的高校學者,倡議中英學者聯合開展中國長城與哈德良長城的比較研究工作,並可合作申請課題,共同促進長城遺產的文化傳承和可持續發展。 高校在長城文化的研究與傳播方面,可以將教學、科研、學生實踐等教育環節與長城文化傳播與多層面發展的實際需求緊密結合,發揮高校師生的獨特優勢,在設計創意、產品創新、品牌化、信息化等諸多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校地融合”。
目前,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文旅研究中心已聯合國內多所高校發起了“長城文化遺產廊道激活行動”,校地合作的模式已經開始在長城沿線實踐推動。同時,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文旅研究中心與八達嶺長城管理機構,已開始在長城遺產的闡釋和展示方面開展合作,下一步還將聯合其他高校,探索更多的合作內容。我們也非常希望能夠將哈德良長城和八達嶺長城作為比較研究的對象,讓中英學者進行聯合研究,共同推動研究成果的落地轉化,推進兩國長城遺產可持續發展領域的更深層次合作。
(景曉萌 整理)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