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國寺收藏市場將關閉 擬恢復為文保單位開放
昨日,西城區報國寺收藏市場。這個有著22年歷史的市場即將關門恢復為文物保護單位。攝影/王飛
昨日,聽聞即將關停消息的市民前來拍照留念。攝影/王飛
昨日,中國連環畫館內,商家正在幫顧客尋找想要購買的連環畫。攝影/王飛
“根據相關方面決定,2020年1月1日起,報國寺對原有承租商戶不再續約租賃。對以往的合作表示我們由衷的感謝。”11月25日,報國寺收藏品市場有限公司向商戶們發布了不再續租的通知,根據合同到期日不同,從明年1月開始,會陸續有商戶退出市場。經營22年的老古玩市場即將落幕。
據悉,報國寺收藏市場關閉后,將恢復為文物保護單位對外開放。12月4日,新京報記者探訪發現,相比其他市場關閉,報國寺收藏市場並未出現著急“賠錢甩貨”的情況。店家也不著急尋找實體店,反而轉戰電商,尋找新出路。
探訪1
賣古錢幣商家稱價格穩定不急甩貨
12月4日,新京報記者到報國寺收藏市場內探訪。市場內按收藏類別劃分清晰,左中右三個區域中包括:紙品館、書報刊館、民間收藏館、郵品館、錢幣館、連環畫館、文玩館、玉石、陶瓷等。每個館內都由多家商戶組成。在錢幣館內略顯冷清,雖然距離當天的閉店時間還有三四個小時,但多家店鋪已經大門緊鎖,提前結束了營業。
下午4點,經營古錢幣的孫玲開始收拾隨身物品,准備鎖門回家。她和市場的合同隻到12月31日。她稱,是在上周一接到了市場不再續租的通知,雖然有些突然,但她並未著急賠錢甩賣。“我們做古錢幣的商家,賣的都是老物件,賣一件少一件,價錢沒法壓得太低。”孫玲指著櫃台中的古錢幣介紹,這些古錢幣也是她自己收來的。“現在國內古錢幣的價格在網上都查得到,基本保持平穩,實體店的價格浮動也不會太大。就算市場關閉,這些文玩古錢幣也不會像小商品那樣大甩賣的。”
有顧客進門,孫玲也不著急招呼,而是任由顧客自己挑選。“懂行的人不用我介紹,他能看出來東西的好壞,要是不懂行,我說再多他也不會買的。”孫玲說,在報國寺收藏市場的賣家都比較“佛系”。
一名顧客進門,向孫玲詢問“五帝錢”古錢幣。“350元一串最低。”在聽到孫玲報價后,顧客沒還價,直接買了兩串。顧客李先生稱,他就住在廣渠門橋附近,從1998年開始跟著父親逛報國寺,幾乎每個周末都要來一趟。得知收藏市場即將關張的消息后,他已經來了三四趟。“的確是對這裡有感情,在別的小孩逛公園的時候,我正在報國寺裡淘換東西呢。”他稱,是本著撿漏的心情來逛的,沒想到好東西都不降價處理,他幾次扑了空。
探訪2
從地攤到店鋪 商家稱輝煌已過
“我在這裡開店已經有15年了,從地攤到室內,報國寺收藏市場最好的時候已經過去了。”經營珠寶玉器的張蘭溪收拾著櫃台上的戒指和挂墜,將不著急出售的商品一件件收拾好,放在櫃台最下面。她是江蘇人,在2004年跟著愛人到北京經商。當時,他們在報國寺收藏市場裡隻有一個地攤,賣著真真假假的蜜蠟、琥珀、水晶。
她說,進入市場,第一件事就是和老攤主們“盤道”。“讓我印象最深的是,在這裡擺攤的大部分是老北京,對報國寺的歷史都能說上幾句,大家對這個地方感情很深,甚至覺得自己在古寺裡擺攤,是一種有文化的象征。”在其他攤主的熏陶下,張蘭溪也能背出幾句報國寺的歷史,“報國寺始建於遼代。明末清初,報國寺就是老北京的書市了,的確是文化人聚集的地方。”
張蘭溪稱,她在來北京之前就知道,1997年,報國寺舉辦了第一屆全國錢幣博覽會,那時候報國寺古玩市場正式開業。“報國寺收藏市場在文玩圈很有名。”當她2004年入駐時,報國寺裡裡外外都是攤位,“跟整改前的潘家園一樣,地上、樹上擺的都是東西。顧客人挨著人,天天都跟逛廟會似的。”她稱,古董、手串核桃、瓷片、郵票、小人書等等都擺在地上。“別看東西放在地上賣,很多都要萬八千才能拿下。”張蘭溪回憶,2011年前后是報國寺收藏市場最火的時候,寺內1000多個攤位,寺外的過道上也密密麻麻地擺著1000多個地攤。
“那時候不愁賣,多少錢的東西都能碰到買家。”她說在2011年到2014年初是生意最好的時候。“2011年我掙了50多萬元,今年馬上結束了,我隻掙了不到10萬元。”張蘭溪說,2011年到2014年之間,她發愁進的貨跟不上銷售速度,最怕快遞不給力,耽誤賣貨。而現在,她卻擔心壓貨,資金無法回籠。“從2014年報國寺整治,市場裡的89間違建被拆了,露天攤位也被取消,顧客少了很多,人氣聚不起來了。”她稱,駐店之后客戶減少很多,尤其是散客,一年兩萬元的櫃台費用都成了很大的負擔。張蘭溪說,“市場的好時候已經過去了,是時候找個新出路了。”
探訪3
店主支持恢復為文物保護單位
在現場的報國寺收藏市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報國寺在明年將開始升級,今后將會全面恢復為文物保護單位,作為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場所重新向公眾開放。他稱,停止續租是實情,但也並非所有商戶都會被清空。他稱,報國寺后大殿內整體展示著玉石瑪瑙、紅木家具,由北京無玊文化有限公司承租。公司入駐報國寺后大殿僅一年時間,根據現階段通知,報國寺左右兩側區域的個體門店確定是要停租了,后大殿還在等通知。
與此同時,店家也在為店鋪未來考慮。一些商家坦承,不會再找地方開實體店。“現在網絡上好掙錢啊,我是不會再租實體店了。”張蘭溪稱,她的客戶大多已經加了微信,她會不定期在朋友圈更新商品,老顧客直接在微信下單,她快遞送過去。“潘家園的攤位相對便宜,但是露天攤位夏天熱,冬天冷,真是受不起這個罪。我們一直做老客戶,就算實體店沒了,也不耽誤做生意。”
也有商戶在挑選新店的地址。經營核桃玉器的店主朱先生告訴記者,他已經在華夏古玩城找攤位,但是具體情況還不確定。“那邊的攤位費比報國寺要貴一些。”他稱,一些商戶建了群,商量何去何從。“大家那麼多年的老鄰居了,想搬去一處地方,也算有個照應。”他稱,目前有幾個打算“華夏古玩城、馬甸古玩市場、潘家園市場”。
朱先生稱,絕大部分商戶都在網上有微店,所以也不著急搬家。“大家還處在觀望之中吧,能夠集體走,當然好。但我們也覺得不太現實,各自的情況不一樣,能夠承受的租金也不一樣。”他稱,對於把報國寺恢復成文物保護單位對外開放,他很支持。“像是這種老寺院也應該受到保護,要是一直這麼做商鋪,的確會有安全和火災隱患。我想大部分商戶都能理解。”(張靜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