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廣東省話劇院:以藝術情懷守望“花好月圓”

2019年12月12日08:07 | 來源:中國文化報
小字號
原標題:以藝術情懷守望“花好月圓”

話劇《花好月圓》劇照

近日,由廣東省話劇院出品、演出的原創話劇《花好月圓》受邀參加戲劇東城·第三屆全國話劇展演季,在北京天橋藝術中心演出。該劇以廣州麻石街上的林記小吃店為切口,以小見大觀照改革開放40年來老百姓生活、觀念的變遷以及精神、情懷的堅守,以藝術的方式吹響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號角。

一家小店的四十載光陰

改革開放之初,西關女人林家寶抓住機遇,重新挂起祖傳百年老字號的招牌,專賣地道西關小食的林記小食店開張。40年來,林記小食店從簡陋的路邊攤發展成大店鋪,同時在新的商業環境下面臨新危機和新選擇,林家寶也面對事業與親情的雙重考驗……

《花好月圓》的舞美設計把舞台改造成了麻石街,鮮活的生活氣息引起了不少觀眾的興趣。據悉,該劇舞美設計秦立運習慣一段時間內隻做一部戲,有充足精力把作品打磨得更加仔細,並且景片(舞台上布景的構件,繪有表示牆壁、門窗、山坡、田野等的圖案和景物)全部手繪而成,其中飽含的情感和溫度自然與電腦噴繪有著微妙而可感的差異。

用心打磨是成功的關鍵。去年9月底,廣東省話劇院院長、該劇導演楊春榮剛從美國出差回來,在劇院排練廳第一次看到《花好月圓》時,這部原創新劇還沒有這般可愛。“當時,離首演隻剩一個月左右,我給了編劇三四天時間重新梳理劇情,然后再到排練廳邊排邊改。”楊春榮說,“《花好月圓》一直在演出中打磨且日益成熟。在這部獻給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作品中,傳達的質朴真情和奮斗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這樣的戲必須精益求精。”

守住粵語話劇的根脈

此次與北京觀眾見面的《花好月圓》是普通話版本,廣東省話劇院還攜手廣州文學藝術創作研究院出品了一部粵語版《花好月圓》。

創作粵語版《花好月圓》的想法來自該劇普通話版的成功,主創認為,用粵語講述廣州故事更能激起當地觀眾尤其是“老廣”的共鳴。正如編劇楊曉丹所說,方言會改變一部戲的氣質,更能實現作品與市井生活的零距離。此外,排演粵語話劇也是廣東省話劇院的一項傳統,劇院曾上演過《七十二家房客》《婚戀奇情》等經典粵語話劇,如今舞台上的粵語話劇雖已不多,但這條根脈並沒有斷。

為排演好粵語版《花好月圓》,廣東省話劇院招兵買馬,會聚了袁興哲、王偉波、陳偉榕、李躍輝等闊別粵語戲劇舞台十幾年的戲劇精英,及一批新生代粵語話劇演員。劇情方面,粵語版也進行了調整,加重了林家寶與身在香港的弟弟林家威之間的情感刻畫,姐弟倆說著同樣的語言、懷著同樣的挂念,文化認同在笑淚交織的故事中得到彰顯。

品質是劇院的靈魂

近6年來,廣東省話劇院創排了十幾部作品,藝術創造力旺盛。成績背后的甘苦,楊春榮最清楚。

2010年,廣東省話劇院轉企改制,一批資深演職員離開了劇院,留下了大約70人,其中一些還無法在創作、演出一線獨當一面。6年前楊春榮擔任院長時,依然是這個局面。

廣東省話劇院的辦法是項目制。“我們以劇目為中心設立項目,以本院為班底,所需的編導、演員面向全國招募,力求把最適宜的人才放在最能發揮其才華的位置上。”楊春榮說,項目制為劇院帶來了活力,目前,劇院保持著一部大戲、一部小戲同時推進的節奏,確保在人才配置不沖突的前提下,使人才資源充分發揮價值。

人才建設與劇目建設是一體兩面,廣東省話劇院集結了優秀人才,共同向主旋律原創話劇發力。楊春榮認為,要想把主旋律話劇做得好看,需要創作者投入極大的智慧與精力。“正能量、高品質是劇院的靈魂,主旋律原創話劇不好做,但隻要找到合適的角度,就會綻放別樣精彩。廣東省話劇院的《花好月圓》《韓文公》《信仰》《遙遠有多遠》等原創作品都是如此。”楊春榮說,“堅持原創、致敬經典、戲劇探索”三線並進的藝術創作道路是劇院未來要堅持貫徹的發展思路。

(責編:杜佳妮、丁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