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國家大劇院:賦予文化中心新的高度

2019年12月26日08:00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國家大劇院:賦予文化中心新的高度

12月22日,來自北京風雷京劇團的演員在國家大劇院戲劇場入口表演京劇。

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攝

12月22日,來自北京舞蹈學院的演員在國家大劇院橄欖廳表演藏族舞蹈。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攝

臨近年末,京城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也是北京西長安街2號一年中最熱鬧的日子。50余場豐富多彩的藝術演出和活動精彩亮相國家大劇院建院十二周年公眾開放日藝術節,萬名中外觀眾徜徉在藝術的海洋裡。

十二年間,國家大劇院不斷引領高雅藝術走入尋常人家,推動中國原創成為世界經典。在不斷打磨下,國家大劇院日益走近世界文藝舞台中央,成為享譽全球的藝術殿堂。

1借藝術話語詮釋大國擔當

近年來,作為展示大國形象和中華文化魅力的重要平台,國家大劇院在不斷追尋新的文化高度和國家使命中,經常思考著一個深刻的問題——

在新的時代,國家大劇院如何真正實現與國家發展同頻共振?

在“引進來”“走出去”不斷的交流碰撞中,國家大劇院敏銳發現,全球劇院業界存在著一些長期想做而做不成的事,需要一股真誠的力量來推一推。

為實現從世界藝術的參與者到引領者的角色轉變,承擔起推動世界文明進步的文化使命,僅僅在2019年一年,國家大劇院就先后舉辦了三場大型國際性論壇,倡導構建世界表演藝術命運共同體。

——6月,主辦首屆“世界劇院北京論壇”,全球5大洲、近90家藝術機構的200余位代表共同發表《北京宣言》﹔8月,國際舞美大師、知名舞美專家和相關高校師生等近200名代表出席“2019北京國際設計周台湖舞美國際論壇”,為當今舞台美術行業尋找新的方向﹔11月,全球90余家樂團、藝術院校等藝術機構的代表齊聚“2019世界交響樂北京論壇”,深入探討交響樂行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達成《北京共識》。

如果不是親身參與其中,意大利米蘭斯卡拉歌劇院首席執行官亞歷山大·佩雷拉仍不敢相信,這麼多世界一流劇院和業界的領軍人物能齊聚中國,縱論高雅藝術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韓國藝術殿堂社長柳寅澤感嘆:“把全球劇院匯聚在一起,這件事早該做,但也隻有中國能做,這非常了不起!”俄羅斯馬林斯基劇院藝術總監瓦萊裡·捷杰耶夫則認為,中國國家大劇院已經成長為世界藝術界一個“領袖性的機構”。

2以交流互鑒促進共同發展

最新發布的《北京國際交往中心發展報告(2019)》顯示,北京作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核心承載地的作用進一步發揮。在北京建設國際交往中心“一核兩軸四區域”的布局中,國家大劇院正好處在首都國際交往功能的集中承載區。

十二年來,國家大劇院與134個駐華使館和460家國際藝術機構建立了工作聯系,同34家國際藝術機構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十二年來,總計有國內外800多家演出院團、30多萬人次藝術家登上國家大劇院的舞台,每年近百萬人次觀眾在大劇院欣賞演出,中外藝術家紛至沓來,場內和線上熱情互動。

2019年,籌備和服務保障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祝活動,是北京市貫穿全年的工作主線。

這一年,國家大劇院共演出839場。精心策劃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系列演出板塊,先后有70余家國內藝術院團來到國家大劇院,演出了《八月桂花遍地開》《沂蒙山》《小井胡同》《天下第一樓》《北京法源寺》《焦裕祿》《茶館(四川話版)》等400余場精彩演出,堪稱中國故事“總動員”。

這一年,克利夫蘭管弦樂團、倫敦交響樂團、琉森音樂節管弦樂團、馬林斯基交響樂團等世界名團紛紛到訪,威爾瑟-莫斯特、西蒙·拉特爵士、夏伊、捷杰耶夫等音樂大師輪番登台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點贊”。

今年8月1日,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紀念日到來之時,原創中國史詩歌劇《長征》在中國國家大劇院古典音樂頻道和奧地利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數字平台同步直播,這也是中國原創歌劇首次在海外直播。

奧地利維也納國家歌劇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家大劇院的歌劇制作水平“我們認可”,希望能與大劇院古典音樂頻道建立長期合作關系,聯合直播更多優秀中國歌劇作品。

3用滴灌之心力求人民滿意

在全球劇院業界,中國國家大劇院一直在做著一項試驗——尋找高雅藝術殿堂與親民惠民劇院之間的契合點。

推動高雅藝術走基層,這並不是中國的創舉。然而,縱觀世界,除了中國國家大劇院之外,確實還沒有哪一個國家的最高藝術殿堂,完整承擔著兩所小學藝術教育的規劃和實踐。

5年前,國家大劇院參與了北京市“高等學校、社會力量參與小學體育美育發展工作”,並特別提出,不選傳統意義上的“名校”“大校”,要辦就辦兩所“老百姓家門口的胡同小學”,辦好了,那才算成功。

就這樣,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學附屬校尉胡同小學、自忠小學兩所胡同小學的全體師生,與國家大劇院結下了不解之緣。

今年12月,兩所小學1300余名學生與中國電影樂團一起奏響“Link Up:管弦樂團在歌唱”音樂會。這裡面沒有所謂的特長生、尖子生。

這項教改試驗背后,是國家大劇院專門組織教研團隊研發課程,並推出同名教材《Link UP:管弦樂團在歌唱》。如今,國家大劇院又與北京市9個區18所學校達成合作協議,讓更多“老百姓家門口的學校”的孩子們在大藝術普及課程中受益。

近年來,國家大劇院通過拍攝歌劇電影、推出高品質唱片、創新古典音樂頻道產品等方式讓優秀的演出資源惠及更多觀眾,僅2019年線上免費直播演出20場,受眾超2600萬人次。

如今,“周末音樂會”“經典藝術講堂”“走進唱片裡的世界”等經典藝術普及品牌陪伴觀眾每個周末﹔“青少年文化藝術夏令營”“青少年文明觀演禮儀日”“春華秋實——藝術院校舞台藝術精品展演周”等一批項目覆蓋大、中小學藝術教育全鏈條。

這也就深刻回答了,在觀眾老齡化這一全世界古典藝術界面臨的窘境之下,為什麼在中國、在北京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成為高雅藝術的主力觀眾。

難怪世界著名指揮家、鋼琴家丹尼爾·巴倫博伊姆會感嘆,“中國已經成為古典音樂的未來。”“有如此多的年輕觀眾,中國國家大劇院太棒了。”(記者 董城 通訊員 鄒韻婕)

(責編:杜佳妮、丁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