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秦始皇因何而死?

2020年04月17日07:13 | 來源:北京晚報
小字號
原標題:秦始皇因何而死?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在第5次巡行天下的途中。

《史記》記載甚詳:“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惡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為璽書賜公子扶蘇曰:‘與喪會咸陽而葬。’書已封,在中車府令趙高行符璽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台。”

平原津今屬山東省德州市,是古黃河上重要渡口之一。沙丘位於今河北省邢台市廣宗縣大平台村南,是一個長150米,寬70米的沙丘。

秦始皇當年僅49歲,巡行途中,曾登高山、涉大河,並在海上親自操弩,准備射殺鮫魚(即鯊魚,一說是鯨魚),但鮫魚沒來,后在之罘(今山東省煙台附近),終於干掉一條。從平原津到沙丘,不過140多公裡,也就是說,尚屬壯年的秦始皇從發病到去世,才挺了兩三天,所以歷代史家對秦始皇之死充滿懷疑。

比較主流的說法有兩種:

其一,胡亥、趙高謀殺說。

其二,秦始皇患病說。

古人多信前者,今人多崇后說。

蒙毅為什麼離開秦始皇

司馬遷傾向於“謀殺說”,在《史記》中,他反復暗示胡亥、趙高有謀殺動機。

秦始皇發病時,派蒙毅“還禱山川”,蒙毅是大將軍蒙恬的弟弟,與秦始皇出則同車,此時被支走,引人懷疑。但蒙毅官拜上卿,相當於丞相,胡亥、趙高不可能調動他。

蒙毅離開,因在當時,禱疾是常用治療手段,屬於《周禮·大宗伯》所記載“五禮”中的吉禮。人們患病后,常去神山祈禱。

《史記》曾記載:“武王病……周公乃祓齋,自為質,欲代武王。”意思是周武王患病后,周公便通過齋戒,祈禱神明將病轉到自己身上。這在后來成為大臣的義務:君主生病時,臣子應祈禱以身相代。

至少從春秋時起,宮廷中便有祕祝一職,負責把君主的疾病、壞運氣等,轉嫁到臣子身上。楚昭王曾見雲如“眾赤鳥,夾日以飛,三日”,便去問卜,卜官稱是患病之兆,建議讓祕祝轉嫁到令尹(相當於丞相)、司馬(軍事最高長官)身上,但楚昭王認為人各有命,拒絕了這個建議。

轉嫁疾病不太光彩,所以將該職位名為祕祝,祕即秘。

秦始皇死后,尸體發出臭味,隨從的車都載有兩筐咸魚以掩蓋。古人認為魚掌疾病,載咸魚可轉嫁疾病,以示秦始皇還沒死。

神山遍地皆有,本可就近禱疾,但秦始皇平定六國后,不憤於神山多在關外,下令取締諸多神山名號,轉給關中的山,以致關中神山佔天下六成。所以蒙毅“禱山川”,必須得“還”,即回關中去,不得不離開秦始皇。

《趙正書》有兩個疑問

蒙毅一走,胡亥、趙高確實有了下手機會。但隨著出土文獻《趙正書》被公開,其中稱:“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頓首言曰:‘今道遠而詔期群臣,恐大臣之有謀,請立子胡亥為代后。’王曰:可。”証明秦始皇生前便同意胡亥為接班人,胡亥、趙高並無作案動機。

《趙正書》有兩大疑問:一是作者是漢朝人,所記未必准確﹔二是文字的現場感太強,近似小說。但它從側面証明,至少在漢初,部分人認為胡亥並非篡位。呂思勉先生曾說:“古太子皆不將兵。使將兵,即為有意廢立。”認為秦始皇早已取消了扶蘇的繼承權。

胡亥登基后,也曾巡行天下,3個月行程近1萬公裡,每天至少90公裡,可見其勤,但經后代史家書寫,胡亥被視為荒淫、殘暴、懶惰的昏君。

將“謀殺說”普及化的,是郭沫若先生的《秦始皇之死》,它本是一篇小說。郭沫若曾在日本學醫多年,他認為秦始皇患有癲癇症和結核性腦炎,但這兩種病不會讓人猝死,所以謀殺的可能性更大。

小說稱胡亥、趙高在食物中下毒,令秦始皇病倒,二人又用鐵釘插入秦始皇耳道,使其暴斃。因古人無解剖術,所以事后無人發現。這本是明清公案小說的常見情節,卻被許多人信以為真。

秦崇法家,管理極嚴。據《史記》載,秦始皇去世前兩年,一次去咸陽郊外的梁山宮游覽,遠望丞相李斯隨行車馬過多,很不高興。幾天后,見李斯隨行車馬銳減,秦始皇懷疑身邊侍衛透露了消息,便將他們全部殺死。

在這樣的氛圍下,下毒、扎鐵釘等,不太可能。

秦始皇沒得哮喘病

“謀殺說”有難以回避的解釋困境,但郭沫若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路,即從疾病的角度看歷史。

據《史記》載:“秦王為人,蜂准,長目,摯鳥膺,豺聲,少恩而虎狼心。”

古人稱鼻子為“准”,郭沫若認為“蜂准”是“馬鞍鼻”,即塌鼻梁,但也有人認為是鷹鉤鼻。

至於“摯鳥膺”,就是雞胸,與小兒營養不良有關,是佝僂病的一種表現。考慮到秦始皇出身貴族,他的“摯鳥膺”可能來自家族遺傳(20%—30%的雞胸患者有家族遺傳)。

對於“豺聲”,則爭議較大。郭沫若認為秦始皇患有支氣管炎。有醫學專家進一步提出,支氣管炎不至於對發音造成如此大的影響,應該是哮喘,而哮喘可能引發猝死。

從史料看,歷史上很多名人都是“豺聲”。比如楚國皇子商臣便是“蜂目而豺聲,忍人也”,晉朝的王敦也“蜂目已露,但豺聲未振耳”。可見,“豺聲”只是比喻,未必是一個醫學指標。

春秋戰國時,患病的王子會被取消君位繼承權。《左傳》記載:“崔成有疾而廢之,而立明。”《公羊傳》也明確說:“兄何以不立?有疾也。”不僅是患生理疾病的會被取消繼承權,患心理疾病的也會被取消繼承權。

在當時,秦國醫學在諸國中最發達,人們常用“秦醫”代指良醫,晉國君主曾兩次請秦醫診病。如果秦始皇真的體弱多病,是不可能上位的,由此看來,他的“摯鳥膺”應該不是太明顯。

秦國本是醫療強國

受西方人類學研究影響,現代學者多認為中國上古史也有一個巫醫不分、巫醫對抗的階段,但實証不足。在《周禮》中,巫屬春官,醫屬天官,分野清楚。巫也負責治療,醫則分食醫、疾醫、瘍醫等。在當時,巫與醫是相互配合的關系。

《周禮》表達的是治國方案,官職未必實有。從實踐看,秦國是最早在制度上將巫醫分開的諸侯國。

秦國設有太醫令、太醫丞等醫職,並有泰醫左府、泰醫右府等醫療機構,此外還設有左礜桃支、右礜桃支、左礜桃丞、右礜桃丞等。

所謂礜桃支,礜即礜石,是一種有毒的石頭,可提煉砒霜,人服用后會產生幻覺。桃支即桃枝,古人認為有驅鬼作用。可見,礜桃支是用巫治病的機構。

巫多用祝由術,即用一些特殊動作來治病。比如治療蛇咬傷,可用“吐氣”﹔治燒傷,可用“唾”﹔治疣,可用“敝帚掃”﹔治頹疝(男性睪丸腫脹,女性腹腫),可用“禹步”(之字形前進)。

春秋時,晉侯因夢成疾,秦派醫緩去診治,醫緩診斷說:“疾不可為也,在膏之上,肓之下。”因斷症准確,被晉侯贊為“良醫也”。這是典籍中最早記錄的一個醫案。

后代晉侯患病,晉國上下束手無策,秦又派出醫和,醫和指出:“是謂近女室,疾如蠱。”蠱可能是指性病。

戰國時,秦國又有名醫醫呴,曾“為宣王割痤,為(秦)惠王療痔,皆愈。張子腫背,命呴治之,遂愈”。

秦穆公之前,秦與中原少往來,諸侯視為蠻夷,為何醫術卻如此發達?這可能與秦地處西周故地、繼承了周代醫學成果有關。

亂扔垃圾會被剁手

秦國醫學發達,可能是統一六國的重要原因之一。

據熊建雪《關中地區周秦時期人類體制健康狀況研究》,從出土骨殖看,戰國時秦國人的身高明顯高於西周人,壽命也有顯著增長,嬰兒死亡率則明顯下降。在戰國時期,秦國所在的關中地區死於壯年期前的人口不足40%,死於老年期的佔20%,而其他國家壯年期之前的死亡率高達60%,死於老年期的僅佔很少一部分。

在《睡虎地秦墓竹簡》中,記錄了這樣的個案:某人被鄰居們扭送到官府,因懷疑他患有“毒言”,即一種傳染病,可通過唾液傳播,在嶺南一帶多見。此人稱自己的外祖母是“毒言”患者,曾與30多人共用過杯具,被定有罪,30多歲時被遷到其他地方。官吏召醫工查驗,認為某人未被傳染“毒言”,便予以釋放。

從這條記載中可見,秦朝已建立了嚴格的傳染病隔離制度,基層亦設有“醫工”。在《睡虎地秦墓竹簡·法律答問》中,明確提出,發現染癘(可能是麻風病)者,應立即送往“癘遷所”隔離。對於染癘者,可視同罪犯,甚至能“定殺”,即“生埋之”,或“殺水中”。

此外,秦特別重視環境衛生。《史記·李斯列傳》記載:“商君之法,刑棄灰於道者。”即嚴禁亂扔垃圾。從考古看,臨潼漢新豐城遺址中,在靠近居民區處,設有多處垃圾坑。不守法者可能遭“斷其手”的懲罰。

有了相對完善的醫療體系,所以秦國可以持續對東方用兵。

慢病才是真凶手

秦的醫學水准頗高,可秦始皇去世前,醫生們為什麼沒發出預警呢?

從史料看,秦始皇重視保健,侍醫不離左右。荊軻行刺時,侍醫夏無且以藥袋投荊軻,救了秦始皇一命。為長生不老,秦始皇還常年服食丹藥。由此看來,以往“患病說”認為秦始皇死於中暑、佝僂病等,說服力不足。

醫學學者施琪嘉認為,秦始皇很可能患有慢病,即“死亡的前幾年,身患糖尿病、前列腺炎”,古代丹藥多含汞,長期服用,可能造成肝中毒。

秦始皇患慢病,源於工作壓力過大。“天下之事無大小,皆決於上……日夜有呈”,他每日批閱的文書多達20萬字。長年超負荷工作,會引發慢病。且秦始皇私生活失謹,統一天下后,取六國美女入后宮。秦始皇共有24個兒子、10個女兒,這還不算早殤的。

秦始皇13歲即位,22歲才親政。司馬遷說他“居約易出人下,得志亦輕食人”,意思是身在人下時,非常平易近人,得志后,便特別暴虐。因長期受壓抑,秦始皇多疑、膽小、易怒。人格障礙也會引發慢病。

肝中毒有很強的隱蔽性,初期表現為食欲下降、消化功能減弱,有時腹脹、腹痛,常被誤認為是勞累所致。

秦始皇一生決策失誤均出在生命的最后5年,修驪山墓、長城、阿房宮、馳道等,動用人力達200萬,加上后勤征用,動用了秦朝全部2千萬人口的一半。這些決策失誤可能與病情加深、引發性格變化有關。

秦始皇最后一次出巡長達9個月,行程近萬裡,是歷次出巡中最長的一次,加上去世前正值炎夏,秦始皇的病情突然發作,最終暴斃。(蔡輝)

(本文參考了馬臨漪先生的《秦始皇死因探析》和楊勇先生的《戰國秦漢醫療研究》,特此聲明並鳴謝)

(責編:杜佳妮、丁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