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藝”起聊系列訪談之八
王春法:打造“雲端”主陣地 拓展國博“朋友圈”

編者按:文藝是時代前進的號角,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廣大文藝工作者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以藝戰“疫”,凝聚起磅礡力量。受疫情影響而推遲召開的2020年全國兩會,必將承載人們更多的期待。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人民網文娛部推出原創訪談欄目“兩會‘藝’起聊”,邀請文化藝術領域的代表委員,分享他們的議案提案,與廣大網友“藝”起聊兩會。
王春法。受訪者供圖
本期做客的嘉賓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
打造“沒有圍牆的博物館”
人民網文娛:今年兩會,您帶來了哪些提案?提出的初衷是什麼?能否具體介紹一下其中的構想?
王春法:我帶來的是支持博物館發展在線業務的提案。今年一季度,受疫情的影響,全國5000余家博物館全部閉館。在這種情況下,“互聯網+文化”卻逆勢上行,文化新業態營收增長15.5%。為了繼續加速數字化技術與博物館文化資源深度融合,我建議要加強政策扶持力度,優化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協調線上線下服務,提升以博物館為文化中樞的文旅產業跨領域融合發展能力。
還有一個提案,是建議進一步完善博物館評估制度。博物館評估為推動提升博物館管理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亟需推動解決。我的建議是進一步明確評估的目標導向,增強定級評估結果的穩定性,並且要加強分類評估、推動特色發展。
人民網文娛:新冠疫情發生后,國博在閉館期間推出了“雲看展”、“雲春游”等線上活動,獲得了眾多網友關注和點贊。能否請您介紹其中的特色和亮點?推出之后取得了什麼樣的效果?
王春法:我們打造了“雲端國博”,圍繞“好展、好課、好文物”三個重點方向,營造“雲看展”這一游覽博物館的新模式。其中“國博邀您雲看展”採取“每日一展”的形式,微博話題閱讀次數突破1.5億﹔“國博好課”線上開課,讓公眾足不出戶就可聆聽文物背后故事。國博官網上線了“三維珍品”欄目,觀眾可以直接在電腦或手機上拖拽三維模型,從任意角度欣賞藏品。我們還先后推出五次“雲直播”活動,百余萬網友在直播間“參觀”國博,與講解員互動交流,“吸粉”之余還有強勁的帶貨能力,將線上吸引的觀眾反哺線下,撬動IP開發。
未來,我們將繼續深化頂層設計,加大資金、人才、技術等投入,優化“雲端國博”的“基建”工作,把線上展示傳播作為新陣地主戰場。
人民網文娛:2018年開始,國博開啟了“智慧國博”項目,目前進展如何?您認為應如何利用技術手段讓文物“活”起來?
王春法:讓文物“活”起來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新時代對文博系統提出的重大命題。建設智慧博物館是促進文物“活”起來的基礎工程,是世界各國博物館發展的必然趨勢。目前,我們已經完成了1200余件館藏珍貴文物的三維數字化工作,在未來將繼續進行加強文物三維數字化採集,完善文物三維模型數據庫等工作。利用新媒體技術,讓文物走出庫房、展廳,走上舞台,並且“走”上雲端,讓觀眾與文物互動起來,構建“沒有圍牆的博物館”,力求使古老的文物煥發新時代的活力。
努力拓展國博的“朋友圈”
人民網文娛:文化自信是每年兩會人們關注的焦點。國博作為國家級的博物館,您認為應該如何面向中外觀眾講好中國故事,讓中華優秀文化“走出去”並深入人心?
王春法:堅定文化自信,我認為有“三大課題”:如何以統一的邏輯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三者的關系打通﹔如何讓世界認同和接受中國的文化價值觀﹔如何闡述出中外文化的相通性,協同中國對內對外的文化解釋。隻有對這三個課題進行深入思考,才能真正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
作為中國國家博物館,推動中國優秀文化走向世界是我們義不容辭的使命。我們加大出國(境)展覽力度,從2016到2020年,國博共舉辦國際交流展覽31個,出境展的比例從2016年的12.5%增至2019年的37.5%。此外,還要大力拓展國博“朋友圈”。我們主動牽頭成立了一系列多邊的博物館合作機制,包括金磚國家博物館聯盟、絲綢之路國際博物館聯盟和正在籌備中的上海合作組織國際博物館聯盟等等,有力提升了國博的影響力、國際地位和話語權。
人民網文娛:國博今年還將舉辦哪些特色展覽?下一步的重點工作是什麼?
王春法:2020年,我們繼續按照主題展覽、精品文物、歷史文化、地域文化、考古發現、科技創新、經典美術和國際交流8個系列組織展覽。接下來即將舉辦的特色展覽包括戰“疫”美術作品展和攝影展、記錄脫貧攻堅成就的全國攝影大展,以及6月份將開放的8個展覽,包括“天地同和——中國古代樂器展”“潮州木雕展”“明清肖像畫展”“大運河文化展”等。
雖然今年情況比較復雜,博物館也面臨著困難,但是任務沒有變。國博作為國家最高歷史文化藝術殿堂和文化客廳,將繼續用心用情用功為人民群眾提供更豐富更精彩的展覽展示活動,不斷增強大家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民網文娛:如今,各文博單位都相繼推出了自己的文創產品,國博也有自己的文創“IP”。可否請您介紹一下近兩年來國博開發文創產品的思路,您認為如何才能做好文創產品?
王春法:目前,國博文創產品總量已經達到了5000余款,涵蓋了創意家居、辦公用品、服裝配飾、電子產品等十二個大類。我們文創團隊力圖做到系列化開發,進一步增強產品的設計感和實用性。
國博館藏IP的授權合作已經探索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路徑,形成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比如,國博同肯德基、歐萊雅等品牌的合作更是成為文化IP授權領域的標杆性案例,為其他文博機構的IP活化與授權提供了很強的參考意義。今后,我們將繼續積極進行博物館館藏IP+互聯網的深度融合探索。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