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非遺+扶貧 人民網線上非遺購物節直播圓滿結束
![](/img/2020wbc/imgs/icon_type.png)
文旅部非遺司副司長胡雁(左)、北京電視台主持人春妮(中)、演員楊立新(右)。人民網 杜佳妮攝
“今天,在咱們的直播間裡,有美味的非遺、好看的非遺、好聽的非遺,也希望大家把非遺帶回家,感受傳統文化氣息,讓生活變得更美好。”隨著主持人春妮的結束語,由人民網文娛部、媒體資源部聯合打造的非“妮”莫屬、遺見傾“新”非遺購物節線上直播活動落下帷幕。
今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前夜,北京電視台主持人春妮,影視、話劇演員楊立新以及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副司長胡雁做客人民網,向大家介紹精湛的非遺技藝,講述非遺背后的傳承故事,在為廣大網友奉獻一場精彩的非遺“夜宴”的同時,也為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貢獻了媒體力量。
非遺粉絲“解鎖”老味道、好手藝
隨著青年古琴演奏家路寧的一曲《流水》,非遺購物節開啟了線上直播。三位“非遺帶貨官”各司其職:春妮介紹“舌尖上的非遺”,楊立新推薦精美工藝品,“空降”直播間的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副司長胡雁則為我們講述非遺背后的故事,三人一起帶領大家“解鎖”老味道和好手藝,體驗、科普兩不誤。
“今晚聆聽非遺歷史,感受到非遺溫度。酒香不怕巷子深,支持非遺好物!”直播間裡,全國各地的網友紛紛為直播活動點贊,在開心購入自己喜歡的非遺好物的同時,也了解了這些非遺背后的故事。大家聽得津津有味:“太喜歡了!這些都是咱們國家的瑰寶,歷史沉澱的精華。”
春妮試挎博興柳編野餐小方籃。人民網 杜佳妮攝
直播中,三位“非遺帶貨官”現場試吃了五芳齋的粽子、四川郭大良心豆腐干、同仁堂枸杞原漿及崔字牌小磨香油﹔胡雁副司長興致勃勃地試穿唐昌布鞋,楊立新忍不住隔空喊話陳佩斯“來買一雙”﹔春妮對大理白族扎染手包、王秀英中藥香包念念不忘,最想入手一個博興柳編野餐小方籃……短短2小時,直播間涌入近7萬名觀眾,同步直播的人民網法人微博、人民視頻客戶端、人民文娛快手號累計觀看達114.7萬人次。
三位“大咖”講解細致,讓不少網友直呼“太漲知識了”!榮寶齋的前身“鬆竹齋”始建於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距今已經傳承了300余年,文房四寶口碑一直“在線”﹔小巧雅致的赤水竹編花瓶,“竹編”是其中精髓,竹編師將一塊一厘米寬的竹片片成20多根細如發絲的“竹絲”,再編制成器皿、書畫﹔貴州丹寨蠟染抱枕被稱為“東方第一染”,用蠟刀蘸著熔蠟,在布上繪畫之后,再用 “板藍根”來浸染,然后再用沸水去蠟,布面還會呈現出特殊的冰紋……
“如今,非遺人已經對接上直播帶貨這一新業態,非遺產品搭乘上了直播電商行業快車,駕輕就熟地運用起跨界組合、內容電商、文化帶貨等新技能”。中國傳媒大學藝術管理系主任楊紅表示,大多數人內心深處都有著濃厚的故鄉情結、家國情懷,這是傳承和弘揚非遺等優秀傳統文化的潛在力量,“與有溫度的非遺產品相遇,體驗到了那片匠心就觸動了心底的情懷、愛上了非遺,並以自己力所能及的方式保護非遺、傳承文化。”
胡雁講述非遺好物背后的歷史文化。人民網 杜佳妮攝
“直播帶貨”為“非遺+扶貧”賦能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得到保護、傳承與發展。在文化和旅游部、國務院扶貧辦的支持下,2000多所“非遺扶貧就業工坊”幫助貧困人口學習傳統技藝,促進就業增收,成為20多萬貧困戶脫貧致富的“金鑰匙”。
非遺“觸網”已成為大趨勢,吃非遺、看非遺、聽非遺成為人們生活的一部分,原本冷門的非遺“漲粉”了,大批年輕人也成為了“網生代”的非遺粉絲,加入到保護非遺、傳承非遺和購買非遺好物的隊伍中來,用行動助力貧困地區通過非遺脫貧,尤其是電商和直播帶貨的興起,打通了文化扶貧的“最后一米”,讓非遺文化傳承在助力脫貧攻堅中煥發生機和活力。
本次直播精選12種兼具實用功能與匠心美學的非遺好物,涵蓋衣、食、住、行四大品類,在引領大家享受品質生活的同時,也以低價回饋廣大非遺愛好者,助攻老字號品牌復工復產。
楊立新介紹丹寨蠟染抱枕。人民網 劉穎穎攝
其中,榮寶齋筆墨白雲書畫套裝、同仁堂枸杞原漿、崔字牌小磨香油,限量銷售的大理白族扎染手包、唐昌布鞋、丹寨蠟染抱枕、赤水竹編花瓶,還有博興柳編野餐小方籃,均以優惠價格讓利。現場更有“非遺福利官”演員劉玉婷為直播間粉絲帶來驚喜,王秀英中藥香包、郭大良心豆腐干以1分錢的價格進行限量“秒殺”,瀘州老家特曲60版125ml品鑒裝更是送出30瓶0元購,讓更多非遺產品通過線上渠道走進千家萬戶。
“非遺+扶貧”成為了本次非遺購物節的新亮點。年逾八十的非遺傳承人王秀英奶奶開設了“精准扶貧 香包制作培訓班”,帶領當地婦女制作手工中藥香包脫貧致富﹔全國人大代表、貴州赤水竹編工藝非遺傳承人楊昌芹曾在全國兩會“代表通道”上展示的竹編工藝,讓赤水人民走上了致富路﹔被稱為“東方第一染”的貴州丹寨苗族蠟染作品也遠銷海內外,成為丹寨人民脫貧致富的“好幫手”。
“本次非遺購物節集合各大電商平台,調動社會各界力量,將非遺觸網推向一個新的高潮,為脫貧攻堅注入強大動力。”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藝術史論系主任陳岸瑛在觀看直播之后,感慨說:“相信在首屆非遺購物節的示范和帶動下,會有越來越多的傳承人學會應用網絡新媒體,以更為便捷、更受年輕人歡迎的方式拓寬非遺傳播渠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