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遠瀛觀大水法開啟數字化存檔 文物如何與觀眾距離更近?

2020年07月24日07:37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小字號
原標題:遠瀛觀大水法開啟數字化存檔 文物如何與觀眾距離更近?

近日,圓明園管理處首次聯合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開啟石刻文物數字化存檔工作。以三維掃描、攝影測量和全景攝影等手段,對遠瀛觀和大水法遺址開展全面記錄。

如今,網絡和科技給了博物館更多“出圈”的可能,在線看展覽、在線欣賞文物已是常事。借助數字技術,文物如何拉近與觀眾的距離?

“活起來”的遠瀛觀和大水法

對圓明園感興趣的人,大概都會對“遠瀛觀”和“大水法”有印象。

圓明園西洋樓內的遠瀛觀是乾隆時期一組頗具歐式風格的宮殿,全部用漢白玉建造,石質和雕花也非常精細。

大水法緊靠遠瀛觀高台之南,是以石龕式建筑為背景的一組噴泉,其前下方的橢圓形菊花式噴水池內也有精美的噴泉,左右前方各有一座十三級噴水塔,一齊開放時,場景相當壯觀。

可惜的是,它們在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目前僅存殘垣斷壁。據報道,2018年,圓明園管理處曾對遠瀛觀和大水法進行過加固保護工程。

為了給這兩處遺址留下歷史影像,記錄歷史痕跡,日前,圓明園管理處首次委托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開展數字化存檔工作。

據悉,數字化存檔工作將用上全球導航衛星系統、三維激光掃描、全景拍攝、攝影測量等先進的技術手段,最終生成遺址圖樣數據,支持桌面端和移動端的訪問,並提供系統維護服務。

雲展覽之外,“數字化”還有哪些?

不只是遠瀛觀和大水法,許多其他文物也都可以通過數字技術“活起來”。網絡時代,這也為博物館的發展提供了許多可能。

比如,通過對圓明園遠瀛觀、大水法的全景拍攝和三維數據重建,拉近文物與觀眾的距離。舉辦文物“雲展覽”的話,游客通過手機就能實現“掌上觀展”。

從故宮數字化工作到“數字故宮”,故宮在數字資源採集、管理等方面的經驗積累已有二十余年。今年7月16日,又在線發布一款“數字故宮”小程序,進一步全面整合了故宮在線數字服務。

記者查詢發現,該小程序可以在線逛展。另外,還有“故宮名畫記”、“數字文物庫”等分類。

敦煌研究院很早就開始了“數字化”方面的探索。如“數字敦煌”工程包括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和交互現實3個部分,使敦煌瑰寶數字化,打破時間、空間限制,滿足人們游覽的需求。

數字化的“雲展覽”也滿足了觀眾的欣賞願望。此前,國內多家博物館曾因疫情防控需要閉館,閉館期間推出多個線上展覽,為觀眾提供更加多元化的博物館“雲體驗”。

博物館:數字化的N種可能

在文物保護、文化研究等方面,“數字化”也可以發揮作用。這對博物館來說是個利好消息。

“建立文物的數字檔案外,掃描后採集的大量數字化文物信息,可以在博物館數字化展陳、文物虛擬修復等方面發揮作用。”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研究員李衛偉表示。

另外,這些數據不僅僅可以被用作制作線上展覽。他認為,採集的文物數據還可以用作研究之用。如果文物因不可抗力被損毀,那時就可以利用之前保留的數據將其比較精准的復原。

換句話說,數字技術能讓博物館的文物在虛擬世界中得到另一種形式的“永生”。

“對文物保護而言,數字手段不是解決一切的萬能鑰匙。但隨著科技不斷翻新,文物藏品表現方式可以隨之帶給觀眾更有趣的體驗。”李衛偉表示。(記者 上官雲)

(責編:孟麗媛、丁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