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江南魚燈匠人的“浪漫情懷”:守藝30余年隻為非遺傳承

2020年07月30日08:45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小字號
原標題:江南魚燈匠人的“浪漫情懷”:守藝30余年隻為非遺傳承

“明精石即雲母石,菱湖人善制為燈,工巧獨著。”在“中國淡水漁都”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菱湖鎮,人們對彩燈有著特別的情感。

始於漢、盛於唐,明清到民國時期,菱湖鎮的彩燈尤為精良,在江浙滬一帶負有盛名。

今年71歲的虞敏兒,做菱湖彩燈已有30余年。走進他在鳳凰街道鳳凰一村的家中,最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張偌大的工作台,和滿滿一牆的魚形彩燈。說起彩燈,虞敏兒眼中總是閃著光的。

“每個菱湖人,肯定都聽說過彩燈的故事。但是在我小時候,滿街彩燈的盛景就已經很難再現了。”因為喜歡,虞敏兒在十幾歲時,就跟著師傅學做燈籠,從兔子燈、小方燈,到80年代流行的木制方宮燈,他都做過。

數十年來,虞敏兒也曾在船廠、綢廠、酒廠等地方工作過,但一有閑暇,他就琢磨彩燈制作。魚形彩燈,是水鄉人的浪漫。根據父親對兒時記憶的描述,虞敏兒復原制作了許多魚燈。

從設計構圖,挑選材料,制作骨架,到裝燈、裱糊、上色、點睛……魚燈制作工序有七、八道之多,考量的是藝人在空間架構、色彩搭配、藝術創作等全方面的能力。尤其是構圖,最是考驗設計者的功力。

“要想把魚燈做得逼真,就要掌握各種魚類的外形,測算出不同的數據,才能做出活靈活現的魚燈。青菱燈彎角大些,肩聳得高些,紅菱燈角相對要平些……”在虞敏兒家中,設計圖紙疊得老高。

虞敏兒告訴記者,魚燈裱糊時也要講究技巧,魚身不能皺,要挺括,過鬆過緊都不行﹔上色要有耐心,特別是畫魚鱗,不同位置的鱗片大小不一﹔為了讓魚燈更加美觀、逼真,以前制作用竹子、棉線、紙,現在用鉛絲、膠帶、布料……

青魚燈、鯉魚燈、河蚌燈、紅菱燈活靈活現,家中每一盞魚燈的外形特征,虞敏兒都如數家珍。在他看來,漁業是菱湖的經濟支柱,魚形彩燈,就是水鄉文化的結晶。

作為浙江省首批優秀民間文藝人才與南潯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菱湖宮燈制作技藝傳人,虞敏兒的彩燈頻頻在大型活動中展出,每年元宵、中秋等傳統節日,也會有單位邀請他制作。

但虞敏兒卻總是感慨,現在願意做魚燈的人越來越少。他也曾舉辦過多次培訓班,但最終留下來的人沒幾個。

這幾年,虞敏兒受邀成為了當地成校的老師,將彩燈的技藝整理成簡單易學的制作方案,帶進課堂。“彩燈既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其實也在表達對美好生活的祝福。還是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輕人喜歡彩燈制作,讓菱湖彩燈能夠傳承下去。”虞敏兒說。(記者 施紫楠)

(責編:孟麗媛、丁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