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如何避免過度保護孩子?朱永新這樣說

劉穎穎
2020年08月13日10:05 |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小字號

如何避免過度保護孩子?教育的最高目標又是什麼?近日,在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三聯生活周刊主辦,人民網文娛部協辦的“‘嬌慣的心靈’與當代教育問題——如何培養‘反脆弱’的孩子”對談活動中,全國政協常委兼副秘書長、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國教育學會第八屆理事會學術委員會顧問朱永新與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渠敬東等嘉賓圍繞《嬌慣的心靈——“鋼鐵”是怎麼沒有煉成的》一書,探討過度保護對孩子的影響,以及未來的新型教育體系及目標。

朱永新提出,教育的最高目標,應該是讓孩子學會幸福地學習,享受學習的過程。“我認為,幸福永遠比成功更重要,成人永遠比成才更重要。好的教育不是‘補短’,而應該是揚長,幫助你把自己喜歡的事做好、把自己的潛能激發出來。”朱永新說。

與其鋪路不如教孩子走好路

《嬌慣的心靈》主要關注美國的高等教育及相關領域,反映過度保護導致一代人的衰弱等問題。在朱永新看來,國內的教育其實也存在類似的現象,值得人們反思。

為什麼有些家長用盡全力精心培養孩子,但孩子卻容易變得脆弱?對於這個問題,朱永新表示,書裡的一句話對他很有啟發,就是:與其為孩子鋪好路,不如教他們學會如何走好路。“這個問題在中國的家庭尤其突出,我們為孩子鋪的路不比國外家庭少,甚至更周到,可孩子如果受到過分保護,無論中外,都容易出現問題。”

據統計,在20世紀90年代,美國國內隻有千分之八的孩子對花生過敏,而近年卻越來越多。調查發現,不少父母不讓孩子吃花生或花生制品,然而越不吃就越容易過敏。這個現象引起了許多學者的注意,也被稱為“花生實驗”。

對此,朱永新表示,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正是要不斷嘗試,又在嘗試中不斷地犯錯誤,有些事情無論正確與否,孩子都是必須要先去做的。

“而且,不能把責任完全推到父母和學校的老師身上,管理教育的行政部門也要承擔起相應責任,因為在評價學校的時候,要求一點錯誤都不能犯,所以很多學校連雙杠都拿掉了,怕孩子從杠上摔下來學校需要補償。”朱永新說。

終身學習需要構建新型教育體系

朱永新認為,無論中外,不少教育問題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教育結構不盡合理。隨著時代發展,在信息泛在化、教育資源泛在化的當下,許多孩子受網絡的影響甚至超過了在學校受到的影響。因此,需要重新構造一個新的教育體系。

“新的教育體系,應該是發展學習中心。一個人不僅在學校學習,還可以在不同的學習中心學習。”朱永新說。

在目前的學制下,一般人讀完博士已經三十歲左右。而朱永新認為,並不是所有人都需要讀完大學或者拿到博士學位才能參加工作。比如“間隔年”概念,就是一種創造性的想法。一邊工作一邊學習,體現的是終身學習的理念,而不僅僅是為了找一份工作做准備。

“我認為,未來的新教育體系下,讀完基礎教育課程就可以開始工作了,有了一定工作能力以后,適應不同工作的不同要求再學習,成為不同的人才。”朱永新說。

激發潛能 讓孩子幸福地學習

如今,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有許多家長化身為“虎爸虎媽”。

對於此類現象,朱永新指出,現在許多父母、老師,乃至一些教育管理者,都忽視了教育的初衷。有的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就是拿高分、上好學校、找好工作、有好收入,然后人生才會幸福。這顯然是片面的。

“新教育提出一個理念,就是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覺得這是教育的最高目標。教育要做什麼?就是讓學生學會幸福地學習,享受學習的過程﹔讓學生能夠幸福地和別人交往,更好地面對和接受未知。”朱永新說。

“幸福永遠比成功更重要,成人永遠比成才更重要,這是教育的一個基本主張,也是教育的常識,但這個常識目前還未能成為共識。”朱永新說。

在朱永新看來,完整是達到幸福的路徑。“我理解的完整,用最簡單的話說就是讓每個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我們許多時候是‘補短教育’,上清華、北大就是標准,達不到這個標准就要補課,也就是‘補短’,以至於許多學生都容易缺乏自信。好的教育應該是揚長,幫助你把自己喜歡的事做好、把自己的潛能激發出來。”朱永新表示。

(責編:劉穎穎、丁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