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重做”,才能“重生”

——2020上海書展聚焦實體書店疫后發展之道

2020年08月14日08:52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8月13日,2020上海書展舉辦中國實體書店創新發展年會暨長三角民營書店座談會。在中宣部印刷發行局指導下,170余名來自全國各地實體書店、出版社、發行機構的代表共同探討疫情對實體書店經營的影響,探尋在常態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實體書店如何化危為機、疫后重生。

  碼洋品種雙下滑是事實

  會議並沒有規避當下實體書店遭遇的巨大沖擊。

  受疫情影響,中金易雲監控到的全國6500余家實體門店和3400余家網絡書店的銷售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它們的銷售碼洋為40.39億元,同比下降31.47%。

  “這一數據,還是計入了實體書店的線下零售、團購、館配和線上零售,網絡書店線上零售的結果,比以往的統計口徑寬泛。”中金易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副總裁朱英解釋。

  伴隨碼洋下降的,是動銷品種的下降。2020年上半年,上述書店動銷品種為113.72萬種,同比下降5.25%。降幅更為明顯的是新書。新書的動銷品種為3.5萬種,同比下降32.57%。新書的動銷碼洋為3.75億元,同比下降46.90%。新書碼洋降幅大於品種降幅,說明暢銷新書不多,缺乏有力的頭部產品,朱英分析。

  這一趨勢,在此前北京開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發布的數據中也有所反映,2020年上半年圖書零售總額同比下降9.29%。

  疫情也深刻改變了圖書市場的熱點。與新冠病毒科普、疫情防控相關的書籍成為熱銷品類﹔與科普書籍銷量明顯上升形成對比的是文藝類書籍銷量顯著下滑,碼洋同比下降35.83%﹔居家隔離時間延長,少兒讀物、家教書籍需求上升﹔由於缺乏需求,以“禮儀”為關鍵詞的圖書和經管類圖書銷量大幅下滑。

  “好在我們看到的碼洋月度數據是一個深V字形。復工復產后,每個月的同比降幅都在收窄,從2月的-75.13%收縮到了6月的-18.9%。”朱英感慨。

  這一趨勢,給書店業和出版人帶來信心。

  堅守就是力量

  疫情期間,湖北尤其是武漢是防疫重地。會上,湖北省新華書店集團如何逆勢經營成為關注重點。

  “我們加強了網絡發行能力。疫情期間,湖北新華書店所有分公司都建立了線上銷售平台,依托微信群、小程序共建立社群600余個,覆蓋人數近20萬,開展營銷活動近3000場,開辟了店店上線、人人營銷的全店員經營模式。同時,全員搶抓地攤經濟,走出店外擺攤設展,減少疫情對門店的沖擊。”湖北省新華書店(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時軍介紹。

  在加強網絡發行能力的同時,湖北新華書店集團仍然堅守實體書店的固本之道——強化“內容”賦能與強化“空間”賦能,打造共讀、共聽、共享的內容平台,重啟一批集新空間、新業態、新體驗為一體的實體門店。

  在“對”的空間遇見一本“美”的書,是線上銷售永遠比擬不了的閱讀體驗。

  5月30日,在四川成都開業的文軒BOOKS招商店,成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開業的全國最大的實體書店。全開式的空間布局、更為通透的視覺感受,讓讀者容易想起博爾赫斯“天堂應該是圖書館模樣”的美好比喻。

  “開業以來,我們月均客流8萬人次,舉辦活動72場,銷售基本達到預期。”新華文軒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強介紹。在品牌定位上細分人群、分類經營,在運營模式上推進線上線下融合,在經營方式上打通旗下所有門店形成全產業鏈、降低成本,是新華文軒的制勝之道。

  “長與耕耘,才致歲豐。”李強希望能與全國同行共勉。

  實體書店,始終是一個需要與市民生活融為一體的文化空間。

  上海新華傳媒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劉航介紹,上海將調整全城新華書店布局,形成市中心東、西、南、北、中所在區域各設一家大型書城,郊區各設一家“一區一店一特色”的主力門店,建設若干“小而美”的童書書店、古鎮書店、大學書店以及濱江濱河特色書店的格局。

  “由日本知名設計師隈研吾設計的新華書店將在奉賢南橋開業。同時,集團將攜手鏈家集團,共同創辦‘新華書店·城市書房’,書展期間首批入駐20家鏈家門店,年底前計劃入駐50家,未來三年入駐全市200家門店,真正讓社區居民對閱讀空間觸手可及,讓上海這座城市更有溫度和文化的質感。”劉航說。

  “破圈”方能重生

  “這麼多年來,我們眾多實體書店始終處於產業鏈末端,隻做出版社的代銷。雖然我們對用戶的需求最了解,對市場感知最直接,卻始終無法轉換為生產力。”陝西嘉匯漢唐圖書發行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唐代偉的這句話,戳中了在場所有實體書店負責人的痛點。

  不破不立。唐代偉認為,實體書店需要徹底變革,“重做”才能“重生”:一是產品重做,社店合作必須打通信息流、物流等方面的限制,讓實體書店深度參與到書的產品設計中。實際上在教務出版領域,發行商早已參與到圖書的編印環節。二是服務重做,熱情擁抱新技術成果,通過數據理念實現精准服務。三是模式重做,從自身封閉的體系中走出來,與文化教育、知識服務、科技應用等多個行業進行跨界融合,共生共榮。

  在江蘇、上海、安徽、浙江、江西、四川、重慶等地擁有近60家門店的大眾書局,近年來嘗試了多種“破圈”經營。

  “我們收購文學網站,參與傳媒公司改制,參加部分網劇電視劇制作,取得了不錯的收益。我們還依托自身擁有的第三方支付業務許可及相關技術,先后與江蘇電信翼支付、支付寶、微信及銀行網銀開展合作,發行第三方支付消費卡,可在區域內十幾個行業幾千家商戶使用,給自身帶來良好的現金流。我們認為,微信閱讀將會是大眾閱讀的新興領域,正在投資相關項目。”大眾書局創始人繆炳文談道。在“破圈”的同時,大眾書局沒有忘記自身的職責與定位,仍然堅持做有內涵、有顏值的書店,精選入店選品,提升空間美感。

  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疫情期間,全國各地實體書店經受了嚴峻考驗、作出了重大貢獻。新華書店在做好重點主題出版物、中小學教科書發行工作同時,積極推動線上線下融合,更好適應疫情時期新消費新需求。民營書店紛紛通過網上發行、直播帶貨等方式增加營收,為‘宅經濟’消費的興起和互聯網貿易的放大,提供了文化平台。”中共中央宣傳部印刷發行局局長劉曉凱總結道。

  劉曉凱認為,當前出版物發行業仍然面臨著發展空間和政策機遇:一是良好的發展基礎不可摧,數據顯示實體書店經營呈回暖態勢。二是中央和地方優惠政策助推作用明顯。三是直播帶貨、智能服務、線上教育、社群文化營銷等新服務方式為行業轉危為機帶來活力。四是以雲、網、端為代表的新技術為行業轉型升級增添動力。劉曉凱希望出版發行行業繼續努力,為疫情防控常態化形勢下實體書店繁榮發展多做一些工作。(本報記者 韓寒 顏維琦)

(責編:劉喆、丁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