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中央引航、多部委合力、新科技助力 文物工作落實“保護第一”
座談會現場。人民網 孟麗媛攝
人民網北京8月21日電 (孟麗媛)8月21日,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物工作重要論述和重要指示批示座談會。
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書記、部長胡和平出席會議並講話,國家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劉玉珠主持會議並作工作通報﹔文化和旅游部黨組成員、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中國國家博物館館長王春法,國家文物局黨組副書記、副局長顧玉才,國家文物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宋新潮、胡冰、關強出席會議。
引航:黨中央高度重視文物保護工作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從2019年8月19日在敦煌研究院座談時發表重要講話到本月中旬,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闡明了文物資源的特殊價值和重要意義,揭示了文物保護與利用、傳承與發展的辯証關系,回答了為何保、為誰保、怎樣保的時代課題,為新時代文物事業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胡和平指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文物工作,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一系列重要論述、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為文物工作引航指路。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特別是在敦煌研究院座談時重要講話精神,加強文物保護、堅定文化自信,開創新時代文物工作新局面。胡和平肯定了近年來文物工作取得的成效,提出要從加大考古力度、強化文物保護、加強研究工作、讓文物活起來、深化交流合作等方面扎實推動文物保護利用,走出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文物保護利用之路。胡和平強調,要加強組織領導、強化保障措施,樹立保護文物也是政績的正確理念,扎實推進中央巡視整改,加強機構隊伍建設,發揮科技支撐作用,編好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推動文物事業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劉玉珠指出,全國文物系統全面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物工作重要論述偉大意義,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凝聚部門協作、央地協同合力,在優化政策供給、健全保護管理體系、加強機構隊伍建設、提升考古科研水平、推進讓文物活起來、擴大國際交流合作等方面取得積極成效。劉玉珠表示,全國文物系統將進一步強化政治建設,扎實推進巡視整改﹔強化制度建設,做好頂層設計﹔強化保護第一,健全文物保護工程管理體系、文物安全長效機制﹔強化守正創新,處理好文物保護與利用關系﹔強化固本培元,夯實主體責任。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歷史文化資源。回望過去的一年,文物“保護第一”深入人心,“莫高精神”備受推崇,“博物館熱”成為常態......在黨中央、國務院堅強領導下,在中央相關部門和地方黨委政府協同推進下,全國文物系統凝心聚力、守正創新,將“保護”視為文物工作的重中之重。
合力:部委聯動踐行文物“保護第一”
2020年5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大同雲岡石窟考察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時指出,要堅持保護第一,在保護的基礎上研究利用好。
劉玉珠指出,保護第一,是新時代文物資源保護的新定位。座談會上,中央編辦、教育部、科技部、公安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了部委近來或即將聯合文物局開展的相關工作。
在文物機構隊伍建設層面,中央編辦出台關於各省級黨委編辦加強文物管理機構編制的重要文件,明確要求強化市縣文物保護管理人員編制、優化人員構成,保持隊伍穩定﹔在充分利用文博資源層面,教育部、文物局擬印發《關於利用博物館資源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的意見》,逐步建立中小學生利用博物館研學長效機制,身臨文博“富礦”感受中華五千年燦爛的文化和歷史﹔在科技助力文物保護層面,科技部、文物局組織實施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文化遺產保護利用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示范”項目﹔在打擊文物犯罪層面,公安部推動重大文物犯罪在逃人員A級通緝令制度化﹔在財政支持文物保護工作層面,財政部、文物局印發《國家文物保護專項資金管理辦法》,擴大中央財政對文物保護的支持范圍和傾斜力度﹔在“愛護科研工作者”方面,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文物局出台文博事業單位人事管理、文博職稱制度改革政策文件,創新用人制度和人才評價、激勵機制。
加強文物機構隊伍建設、創新管理制度,與教育聯動充分利用文博資源,科技助力文物保護,“力拳出擊”打擊文物犯罪,擴大中央財政對文物保護的支持范圍和傾斜力度……近年來,央地同心、部委合力,共同保障文物工作順利開展,全方位踐行“保護第一”。
助力:新科技讓文物“活”起來
近年來,新科技在文博領域的融合應用讓文物逐漸“活”了起來。疫情期間,全國2000余項博物館“雲展覽”吸引超過50億人次觀覽,數字化文物資源在更廣闊的領域中滿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座談會上,北京、山西、河南、陝西文物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敦煌研究院、中國絲綢博物館、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的負責人與專家學者圍繞主題交流文保經驗,分享了科技在保護、傳承文化遺產方面新案例。
近年來,山西啟動建設了“5G智慧文博創新實驗室”,統籌優秀文物資源,通過價值挖掘、產品打造、宣傳推廣,整體打造音、影、圖、文 “四位一體”的文物故事講述體系﹔疫情期間,陝西充分利用數字博物館資源,與多家媒體平台合作開展了“雲刷館”“雲看展”“雲上國寶音樂會”等線上活動,觀眾達數億人次﹔敦煌則以學術研究為基礎,挖掘文物數字化資源,通過科技手段開展敦煌文化的知識分享、教育和研學,讓古老的敦煌文化釋放新的活力。疫情期間,全新的數字洞窟游覽技術打造的“雲游敦煌”等“另類”觀展廣受好評。
技術為文物保護、傳承以及廣泛傳播帶來了新契機。然而,在挖掘闡釋、展示傳播文化價值,講好文物故事,讓文物“活”起來之前,還需要加強文物保護研究,揭示文物資源蘊含的中華民族文化精神、文化胸懷和文化自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不斷加深對中華文明悠久歷史的認識。鑄牢傳統文化之基,推進“互聯網+中華文明”在新時代煥發別樣光彩。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