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寧夏銀川:鄉村文化大集火了 非遺傳承熱了

2020年08月22日08:18 | 來源:中國新聞網
小字號
原標題:寧夏銀川:鄉村文化大集火了 非遺傳承熱了

8月21日,非物質文化遺產——編結技藝的寧夏回族自治區級傳承人劉亞明一大早便來到距離銀川市區10公裡的金鳳區豐登鎮農貿市場,擺好了手鏈、耳環等展示品,開始了手工品的制作。“非遺的課堂已經開到了村民家門口,展示的平台不僅在廣交會,也在農貿集市。”劉亞明笑著說。

當天,銀川市2020年“美麗鄉村·文化大集”活動在最接地氣的農貿市場啟動。吸引周邊群眾“趕大集”的,不僅有新鮮豐富的農副產品,也有文藝演出、民俗表演等充滿濃濃“文化味”的特色活動,多位國家級、寧夏回族自治區級非遺傳承人也紛紛來到現場展示技藝。

退休職工馬明春提著買好的新鮮蔬菜,在攤位上買了劉亞明剛剛編成的手鏈。“我家住在銀川市區,每逢1號、4號、7號都會和鄰居專程坐公交來豐登鎮農貿市場趕集。”馬明春告訴記者,今天的收獲最大,“免費測了血糖血壓,現場感受了非遺手工品的制作過程。希望這樣的‘文化大集’多一點,我也想跟著劉老師學學金剛結的制作。”

劉亞明告訴記者,金剛結、壓襟等手工品在港澳台地區十分受歡迎,大批的訂單來自於台商。“讓非遺‘出圈’走向大眾,就必須得有更多人加入傳承的隊伍。”她坦言,作為非遺傳承人,除了制作藝術感強的作品,推廣發展也很重要,“我們在閩寧鎮開設了巾幗扶貧車間,上千名農村婦女學到了手藝掙到了工資。而在農貿大集上經常性的展示,也讓更多百姓近距離了解到我們所做的工作。”

據銀川市文化旅游廣電局黨組書記劉濤介紹,讓農貿集市充滿“文化味”、開展手工技能培訓不僅是為了幫助農民脫貧致富,也是為了讓他們直觀感受文化的魅力。“賀蘭硯雕刻、沙畫、柳編、剪紙、刺繡、編結等非遺項目,通過這樣的形式走進了鄉村,文化得到了推廣,技藝得到了傳承。我們將持續加大支持力度,為更多非遺項目推廣搭建平台。”(李佩珊)

(責編:杜佳妮、丁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