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楊雪霏:用西洋樂器“素描”中國文化

2020年08月28日08:02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活躍在國際舞台上的古典吉他演奏家楊雪霏的新專輯《中國素描》於8月7日全球發行,專輯一經發布,便引發了國內外古典樂迷及吉他愛好者的廣泛好評。在新專輯中,楊雪霏用西方觀眾熟悉的古典吉他演繹了眾多富有代表性的中國作品。

為了能和中國觀眾有更多的交流,已在英國定居的楊雪霏回到國內,將於8月30日至9月18日在廣州、廈門、江蘇、北京、杭州進行5場巡演。完成隔離與核酸檢測后,楊雪霏於8月26日現身北京。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專訪時,出國20個年頭的楊雪霏談起了做這張專輯的初心:“剛學習古典吉他的時候我追求音樂技巧,學習如何做一名音樂家,等過了30歲以后,我更多地想做一位藝術家來傳播文化。現在正是時候,作為中國的藝術家,我需要站出來向國外的觀眾展示中國的文化。”

作為中國古典吉他的開拓者

演奏中國曲目必須自己挖掘

用楊雪霏自己的話說,此次發行的《中國素描》是她20年來對中國作品持續探索的集中展示。大到選曲、錄制,小到封面設計,楊雪霏在這張新專輯上都花了不少心思。她透露自己想做一張純粹中國作品的想法由來已久,“到國外以后,尤其是在倫敦、紐約這樣的大都會,你是中國人的感覺就會特別強烈。我彈了那麼多不同國家的音樂,也去了50多個國家演出,但其實我特別渴望能夠演奏來自中國文化的音樂。”

然而,古典吉他自身的曲目不如鋼琴、小提琴那麼多,而它本身是一門西洋樂器,中國曲目更是少之又少。作為中國古典吉他的開拓者,同時也是最早成功建立國際演奏事業的中國古典吉他演奏家,楊雪霏要想演奏中國曲目就必須要自己去挖掘。從1999年的第一張專輯《楊雪霏:古典吉他》開始,楊雪霏就沒有停止過改編,她改編了大量的中國音樂,最為著名的就是楊雪霏自己改編的《梁祝》小提琴協奏曲以及《彝族舞曲》。

“我得自己去改編,約作曲家創作,甚至跟其他音樂家一起合作來創造,這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對楊雪霏來說,選擇在現在推出一部中國作品專輯是成熟的時機:“我積累了20年,作為音樂家,我有越來越多的演出經驗,加深了對各種不同音樂的理解,反觀自己的文化,能看得更清楚,理解也更深刻。”

新專輯中有很多耳熟能詳的曲目

融入琵琶、古箏等元素自創技法

談到專輯中與其他藝術家的合作,楊雪霏感慨良多。《可愛的一朵玫瑰花》是作曲家、指揮家傅人長特別為楊雪霏創作的一首吉他與管弦樂團協奏曲,2018年時楊雪霏與傅人長討論過為吉他創作與管弦樂團合作的作品的可能性,2019年時傅人長便引用了傳唱度極高的哈薩克民歌《可愛的一朵玫瑰花》,創作出這樣一首作品,這也是第一首為楊雪霏改編創作的吉他與管弦樂團合作的吉他協奏曲作品。頂尖古箏演奏家、教育家袁莎是楊雪霏在中央音樂學院附中上學時的好友加室友,專輯中的《長相思》與《新漁舟唱晚》都是兩位好友合作的作品,民族樂器與西洋樂器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兩種音色交織在一起,營造出了意境深遠的中國韻味。洞簫名師張維良加盟《胡笳》,更用清透的簫襯托出吉他的深沉。

楊雪霏在演奏上也有很多富有實驗性的探索。新專輯中有很多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曲目,但在楊雪霏的演繹下這些熟悉的曲目又顯得如此的與眾不同,她可以把古典吉他演繹得像琵琶、古箏、古琴,甚至柳琴,但似乎又有吉他本身的味道。聽過的人不禁驚嘆“原來吉他也可以這樣彈”!對此,楊雪霏表示,“這些技法在彈普通的吉他曲時是不會用到的,這得益於我在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和中央音樂學院的學習經歷,當時周圍很多學樂器的,這些聲音每天在我腦海裡。雖然我不會彈琵琶,不會彈古箏,但那種聲音我是非常熟悉的。所以我在改編的時候,心裡想的都是這種聲音,我就去琢磨怎麼樣在吉他上可以制造出一種特別的聲音,把這個曲子的原意表達出來,所以等於裡面有很多技法是我自創出來的。”

讓外國人喜歡上中國文化

是作為演奏家的責任

楊雪霏從不讓自己拘泥在古典領域裡,而是大膽創新,她與舞蹈、流行歌曲等眾多領域的藝術家都有過跨界合作。楊雪霏表示自己非常喜歡跨界合作:“合作會讓藝術形式更加豐富、更有意思,也會帶著更多的觀眾來。我自己從合作中學了很多東西,因為每個藝術家都不一樣,合作就是非常直接的感受和啟發。同時我也特別希望吉他能夠再多一點有代表性的曲目,我希望能夠在我的促進下多一些這樣的曲目。用跨界的方式也是讓更多的人能了解古典吉他,並喜歡上它。”

在國外20年,楊雪霏從最初的留學生到如今風靡全球的古典吉他演奏家,她認為現在的自己有更多責任去傳播中國文化:“十幾歲的時候著重比較多的是彈琴,就把這個曲子彈好就行,20多歲就開始想音樂,怎麼樣更多更深地去理解音樂,更好地演繹出來,做一個音樂家。30多歲覺得還不夠,我彈了很多的音樂都是來自不同文化的,所以你對文化要有了解才行,要做一個藝術家,去傳播文化。在國外彈中國音樂其實挺有難度的,因為畢竟不是他們的文化,觀眾接受起來還是有隔閡的,不像我們中國人聽《梁祝》,一下子就明白這個故事是怎麼回事,聽起來就覺得特別有共鳴,他們沒有共鳴。但是反過來說,因為他們不了解,我彈了以后,他們覺得原來中國音樂可以這麼美,原來吉他還可以這樣彈,我也特別有自豪感。”

楊雪霏透露,與20年前相比,很多外國人開始對中國有興趣。“但這種興趣主要是覺得中國市場很大,想來這邊演出,我特別希望過了這個階段以后,他們對於我們的文化是真心的有興趣。我現在把中國文化通過西方人熟悉的樂器重新演繹出來,對他們來說也是很新鮮的,通過這樣的方式,讓更多的外國人認識中國,更多地了解中國文化,最終真心喜歡上我們的文化,這是盡我演奏家的一份責任。”(記者 田婉婷 攝影 崔峻)

(責編:劉喆、韋衍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