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天山托木爾大峽谷

猶如兒童的好奇心,渴望知道未來的世界一樣,對於新疆阿克蘇天山大峽谷的向往,已深深地鐫刻在我的腳步和目光裡。
當然了,若將大峽谷的神奇之處,一一描繪出來,並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千奇百怪,巧奪天工,深不可測的大峽谷真的是通向未來星球的路嗎?說實話,我不得而知。但又說回來,這種想法肯定是與眾不同、超凡脫俗的。這樣神聖的思考,沒有過人之處是想象不出來的。
大峽谷肯定是大自然的恩賜,恩寵,若把它看作紅層和丹霞地貌的神秘之谷,或天工或天作是沒有任何錯誤的,這種詮釋是非常正確的。我的目光向往著它的模樣,我的雙手觸摸著它的熱情。就連我的腳步也是輕柔的,也是溫馨的。
然而,在這溝壑叢生的峽谷裡,沉思似乎也有了節外生枝的想法,是虔誠?是迷信?這些成分仍不可避免。隨同前來的著名地質學家任舫博士的話,果然打開了通往大峽谷深處的門:“紅層和丹霞地貌,其實就是地質層結構發生變化的見証,是歷史,是傷痕,是痛苦,也是大自然的必然過程!”
當地質結構在其深處發生碰撞時,那些岩漿就會突破地球的表層沖向藍天。滾滾的炙熱的岩漿,一旦降臨某個地方,其災難就會伴隨而來,花草植物的痛苦隨之也會產生,擴大。
不過,實際上真正的痛苦過程,倒未必是那麼悲慘。今天深陷大峽谷的種種神奇之中,感受到的卻是無與倫比的美和神奇,它們就是傳說中大自然最敏感的器官啊!在這裡,每一次呼吸和心跳都讓我感受到了遠古,近在眼前。
任舫博士說得好:“對於丹霞地貌的宣傳,比大峽谷本身更具有一定的價值!”
站在高處,放眼是望不到邊際的大峽谷。層層疊疊,就像是偌大、諾高、諾猛的海浪,向天山的深處,強力推進。在失血的面容之下,花草植物已經遠去的掙扎和呻吟之聲,漸漸地,就凝固成了這神秘難測的紅層和丹霞地貌。
在風中,我似乎聽到了什麼﹔在雪中,它們又把扭曲的靈魂、痛苦的感覺,映襯得是那麼純潔。
人類的認知對於大峽谷而言,從古自今都是有局限性的,並非深刻而全面。也就是說大峽谷的紅層和丹霞地貌,確實是人類無法抵御的誘惑。別說地質學家對於這樣的紅層和丹霞地貌充滿了認知欲,就連我這樣普通的人,也是舍不得放棄。
神秘的地質結構戰勝了人類的好奇,認知欲壓倒了大雪和寒冷。對於大自然來說,這裡的恐懼氣息,已讓這些沖擊得蕩然無存。大峽谷復活的欲望在地質學家看來,在其身上,處處體現得都是淋漓盡致。毫不夸張地說,他們就是想盡快尋找到大峽谷的成因,否則,那些地質學家的渴望,在這裡就會變成失望。
大自然的變化能否看得到,這個問題就像迷一樣,在大峽谷彌散開來。從此,一直讓地質學家們爭論不休,似乎他們就是大峽谷的追隨者、同情者和忠誠者,他們心甘情願為大峽谷獻出一切,甚至是自己的生命。不過,並非都是這樣的人。還有一些人走馬觀花,草草了事。
他們從內心感到這是一個單調而無聊的話題,所有的認知,僅僅是停留在一些課本上﹔所談的內容,不過是照本宣科而已,毫無新意。一個地質學家的認知度決定了他的學識和高度,關於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這也是地理教授與地質學家的根本區別和分水嶺。
具有紅層和丹霞地貌結構性質的天山托木爾大峽谷,毫無疑問改變了某些人的認知度。縱橫不斷,百折不撓的生命奇跡,始終延續著一種精神。幾億年或幾千年從來沒有停止過,直到今天,仍然沒有失去生命的本色。
在我即將離開天山托木爾大峽谷之前,腦海裡不停思考著一個問題:“天山托木爾大峽谷,這並不是離別,我還會再來探望你的!”
若隱若現的天山,時刻期待著我的造訪。我的目光,仿佛靜坐在皚皚白雪上。遠處的雪山與近在咫尺的紅層和丹霞地貌,果然形成了強烈的視覺反差,就是說一種冰冷與一種火焰,造就了這裡的不同。任舫博士感嘆道:“這樣的環境,造就了這裡的地質結構,造就了天山托木爾大峽谷的與眾不同”。
這裡的一丘一壑在召喚著我,它們需要我做點什麼呢?峽谷紅層裡的一石一貝,向我道出了它們的真實來歷。山頂山上的一草一木,似乎牽住了我的衣襟,久久不願鬆開它們的小手……
天山托木爾大峽谷,已經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這裡的一切,似乎都在迎接著我的到來,久久不願讓我離去。
那麼,我該對大峽谷說些什麼呢?神秘的魅力是大自然賜給大峽谷的最好衣飾,是大自然與人類共同的產物。甚至,連這裡剛剛出世的一棵嫩芽的拔節聲,遠在千裡之外,我似乎都能聽得見......這讓我如坐針氈,恨不得在痛苦中馬上乘機起飛,再次來到它的身邊。
天山托木爾大峽谷是我堅定而美麗的人生向往,它的生命精神,如今已經融化在我的血液裡。如大海,如長江,如黃河般奔騰咆哮,至今沒有停下它波浪般的腳步,就像人生最美好的意義,也莫過於此。
當我離開以后,身后傳來了有價值的腳步聲,比如那些地質學家探索和科考的腳步聲,那個時刻,就是對我的最大安慰。
其實,這也是人人敬仰的大自然與生命的一種和諧精神。
田萬裡,1963年4月出生,河南鶴壁人,西北大學中文系畢業,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1984年開始發表作品,部分作品散見於《人民日報》《詩刊》《北京文學》《十月》等報刊雜志。散文《華山印象》《等你歸來》《你走不出這片楓林》《秀發上的女人》於2010年9月分別入選新版《中國散文大系》旅游卷、抒情卷、軍旅卷、女性卷,並分別榮獲“當代最佳散文創作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