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今日霜降|“柿柿”如意 米谷滿倉

孟麗媛
2020年10月23日08:05 |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小字號

漫天紅葉。人民網 孟麗媛攝

“霜降,九月中。氣肅而凝,露結為霜。”氣溫驟降,草木黃落,橙柿展顏。今天,秋季的最后一個節氣——霜降,在肅凜的秋風中悄然而至。

霜降霜降,總讓人誤以為霜從天而“降”。其實,霜是地面水氣遇冷凝結而成的。“霜降殺百草”,植物也不復春夏的生機勃勃和此前的累累碩果,逐漸蒙上了一層寒意。

三五好友 賞楓詠秋

“霜降水返壑,風落木歸山。冉冉歲將宴,物皆復本源。” 白居易以詩描繪了一幅歲暮將近、萬物復源的深秋圖景。

草木黃落。人民網 孟麗媛攝

“一候豺乃祭獸﹔二候草木黃落﹔三候蟄虫咸俯。”霜降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的“三候”是指豺儲備冬食而陳之若祭﹔山川層林盡染而后草葉飄零﹔寒氣肅凜,昆虫也埋首泥土准備過冬。

氣候變換總能引發古人的詩情畫意,秋冬之交亦然。“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唐代詩人張繼的《楓橋夜泊》描繪了蘇州城外的晚秋霜華﹔“霜降碧天靜,秋事促西風”,宋代詞人葉夢得的《水調歌頭》描繪出一幅碧天澄淨、落葉回旋的秋景﹔“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杜牧的《山行》則是秋游賞楓的名詩佳句。

採收入倉 秋種繁忙

“寒露早,立冬遲,霜降收薯正適宜。”時至霜降,農人迎來深秋時節的豐收和播種——採棉刨薯回茬麥,人們忙碌於萬頃白棉的採摘,花生、大豆和甘薯等的採挖晾晒,還種下了來年收獲的冬小麥。“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軟棗”,過冬的“零嘴兒”也在此時更增亮色。

秋楓如火。人民網 孟麗媛攝

民諺有雲:“豐收第一收,精收第二收,復收第三收,三收才算收。”珍惜糧食的農人在收割后返回農田,撿拾遺留的作物,是為“復收”。俗話說,復收一畝數量少,萬畝復收不得了。霜降復收不僅將更多糧食收歸入倉,更體現了中國人民勤勞質朴、節約糧食的傳統美德。

收薯採棉,摘柿種麥。趕著秋天的尾巴採收入倉,播種落地,人們便可在倉廩實、衣食足中安穩過冬。

登高遠眺 賞菊進補

霜降,民間有登高遠眺、賞菊、吃紅柿、進補等習俗。

“登高”不僅是重陽節的重要習俗,也為觀賞秋景提供了絕佳視角——歷經秋霜,漫山遍野的楓樹、黃櫨等如火似錦,站在高處便可將如畫盛景盡收眼底。

“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霜降百花凋零,菊花卻正傲然綻放。古時,菊花被稱為“延壽客”“不老草”,是生命力旺盛的象征。此時,古人賞菊飲酒、開“菊花會”,表示對菊花的愛戴和崇敬。

秋霜讓柿子悄悄“紅了臉”,部分地區有霜降吃紅柿的習俗,取“吃柿子不會凍到流涕”或“防止冬季嘴唇開裂”之意。

紅柿壓枝。人民網 孟麗媛攝

“進補”是秋冬時節的飲食主題。老話說“補冬不如補霜降”。這時天氣越發寒冷,不同地區有著“煲羊肉”“煲羊頭”“迎霜兔肉”等習俗,通過進補強身健體。

時至深秋,人們易因氣溫驟降和晝夜溫差大而受涼,需注意添衣防寒、溫暖迎冬。

(責編:劉喆、丁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