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科影融合助力創作 國產科幻電影如何打造下一個爆款?

劉穎穎
2020年11月06日09:30 |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小字號

《流浪地球》劇照。

“硬氣!硬核!”“敬畏而感動”……2019年,科幻電影《流浪地球》上映后即引發觀影熱潮,叫好又叫座。近日,在2020中國科幻大會上,中國科協科技傳播與影視融合辦公室揭牌,加上今年8月發布的“科幻十條”,一系列舉措,引發行業廣泛熱議和新期待:未來,國產科幻電影將會迎來怎樣的發展?在科影融合的背景下,如何才能打造出下一個爆款?

科影融合 新政策帶來新機遇

根據大會最新發布的《2020中國科幻產業報告》顯示,2019年,國產科幻電影票房總計達71.405億元,是2018年的2.12倍。尤其是《流浪地球》,憑借超過46億元的票房,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現象級”作品。

“《流浪地球》上映后,掀起了一股期待中國科幻越來越好的熱潮,並引發了‘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說法,可謂是具有裡程碑的意義。”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陳旭光在接受人民網文娛部記者採訪時表示。

優秀國產科幻電影使得大眾對科幻的關注度高漲,今年8月,國家電影局與中國科協共同發布《關於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包括對科幻電影創作生產、發行放映、特效技術、人才培養等加強扶持引導的十條政策措施,簡稱“科幻十條”,從政策層面為科幻電影發展注入了強心劑。

而新成立的中國科協科技傳播與影視融合辦公室,則是由12個部委組成聯系機制,加強對科幻電影創作的科學把關,促進科學技術與影視創作的深度融合。

“辦公室的成立,有力推動了‘科幻十條’的落地實施,在科技界和影視界間搭建起了一個橋梁。”中國科協科學技術普及部部長白希表示。

電影導演郭帆提出,影視界和科學界的融合,需要更多的交流機會,需要影視工作者提高科學素養,也需要科學家對影視創作多一份人文關懷。

“科影融合,科學是服務於故事的,用科學真實性幫影視創作者把故事講的更可信,讓他們得以站在更高的層次、更前沿的科學上展開想象和藝術創作。”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研究員苟利軍說。

創作升級 好故事需要創意人才

好的電影作品離不開好故事。近年來,中國科幻小說佳作迭出,不斷斬獲國際國內各種大獎。“科幻十條”也提出,要加大對科幻電影劇本的培育力度,促進科幻文學、動漫、游戲等資源轉化,豐富科幻電影內容創新源頭。

對於創作,郭帆曾表示,文化內核是中國電影的靈魂,隻有中國故事才能回答“中國科幻是什麼”。

“科幻電影既要在視聽效果上達到一個高度,更要在故事創意、人物塑造等方面打動人心。比如,《流浪地球》從外觀上看是科幻太空片,但內核還是中國思維、中國故事、中國情懷。深度挖掘中國優秀文化,對於創作來說尤為重要。”陳旭光表示。

此外,在陳旭光看來,“科幻十條”中提出的加強人才培養,也是關鍵一環。“科幻電影是代表工業發展高度的電影形態,但並不是說隻要工業技術水平高了,就肯定能做出好的科幻電影。有了創意編劇人才,才能創作出好故事,再通過技術來轉化故事,才能形成震撼視聽、震撼心靈的影像。”陳旭光說。

《瘋狂的外星人》海報。

除了《流浪地球》這樣的“硬核”科幻電影,《瘋狂的外星人》《被光抓走的人》等“軟科幻”風格電影也收獲了不少關注度,備受期待的《流浪地球2》也進入了籌備期。

“我們的科幻電影數量和質量都還不夠,還要繼續加強。除了有科幻電影大片作為領頭羊,發揮‘頭部’效應,也應該有一些中小型的科幻電影,可以與喜劇、愛情等題材相結合,形成‘大魚帶小魚’的生態格局,我覺得非常重要。”陳旭光說。

科幻作家劉慈欣曾表示,中國科幻電影縮短與好萊塢的差距,最重要的就是建立起自己的一套完善的工業體系,然后成規模地生產出大量的科幻作品。

“國家發展為科幻電影的發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有理由相信,隨著中國科技的發展、電影產業的升級、綜合國力的增強,將會有更多更好的科幻電影與觀眾見面。”劉慈欣說。

(責編:劉穎穎、丁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