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小村裡的精准扶貧大畫卷 《大地頌歌》為何叫好又叫座?

2020年11月08日08:53 | 來源:新華網
小字號
原標題:小村裡的精准扶貧大畫卷 《大地頌歌》為何叫好又叫座?

新華社北京11月7日電 題:小村裡的精准扶貧大畫卷——《大地頌歌》為何叫好又叫座?

新華社記者任沁沁、張玉潔、白瀛

擺脫貧困,一個世界性難題,在中國的偉大實踐中,正升華為一曲時代頌歌。

6日晚,北京,國家大劇院。偌大的歌劇院內,近2000名觀眾屏息以待。大幕拉開,一幅從深度貧困奔向共同富裕的中國鄉村巨變圖景,徐徐展現。

湖南湘西,十八洞村,中國精准扶貧首倡地。一個小村的精准扶貧故事,濃縮為一部史詩歌舞劇《大地頌歌》。此前在湖南公演六場,場場滿座,演出門票在網上“秒光”,一票難求。

何止湖南。全國脫貧攻堅題材優秀舞台藝術劇目展演10月17日在京開幕,包括該劇在內的67部舞台藝術作品,以線下演出、線上直播、展播方式,將在持續兩個月時間裡,讓更多人真切觸摸到脫貧路上的酸甜苦辣。

藝術演繹生活真實,舞台映射壯闊時代。這些劇目叫好又叫座的背后,除了真實、真情、創新,更有脫貧攻堅引發的普遍共鳴,以及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

《大地頌歌》第一幕,《瀏陽河》音樂響起,人們的思緒被帶入三湘大地,凝視、傾聽、拭淚。“支教的目的,是為了不再支教。”“要告別往昔,就要拼上全力,鑿向那貧窮,爭一口氣。”“扶貧簡單輸血是不行的,關鍵是造血。”……一句句肺腑台詞,觸動內心深處的柔軟。

當祁東縣啟航學校留守兒童合唱團登上舞台,全場響起掌聲。正在北京讀研究生的何謹言,流下眼淚。“孩子們唱到‘每當我找不到存在的意義,每當我迷失在黑夜裡’,我忍不住了。” 她說,這首寫給成人的歌,在這群留守的兒童的重新演繹中,顯現出其不意的藝術效果。

天上有無數星星。每一顆星星都有它存在的意義,每一顆星也都應該找到自己生存的意義。這正是中國精准扶貧的一個要義,讓每一寸貧瘠的土地都能因地制宜,閃現光芒。

“路修好了,自來水通了,老百姓富了,小山村美了。”劇中龍書記角色原型、十八洞村第一任扶貧工作隊長龍秀林告訴記者,精准扶貧為小山村指出一條光明大道。

2013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十八洞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精准扶貧”。從那一刻開始,中國脫貧攻堅進入了以精准為特征的新階段。

7年來,三湘大地展開了扎實的精准脫貧實踐,繪就了感人肺腑的時代畫卷,十八洞村的巨變是其中令人贊嘆的亮點。獼猴桃、鄉村旅游、勞務經濟、苗繡等產業,為十八洞村整村脫貧提供了有力支撐。2017年2月,十八洞村宣布退出貧困村。如今,全村人均年收入從2013年的1668元增長到2019年的14668元。

河北阜平縣駱駝灣村、顧家台村……一個個深度貧困堡壘被攻克。脫貧攻堅成果帶來的振奮,化為主題文藝創作熱潮,並引發大眾觀劇熱情。民族歌劇《扶貧路上》、話劇《塞罕長歌》等,一經推出就收獲好評。

“選材、主題、立意非常到位,扶貧攻堅是中華民族歷史上千年未有的重大舉措,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重大的題材。”中國文聯主席團委員、中國舞蹈家協會主席馮雙白說。

這些脫貧攻堅題材劇目,充滿現實關照,直面貧困中內含的深層問題,揭示生活裡隱藏的沖突,直指關乎時代的重大矛盾。

譬如,《大地頌歌》劇中,村民躺在貧困名義下,希望年復一年得到扶貧款的支持,把錢分掉。“該劇把尖銳、充滿時代挑戰的話題融入創作,碰觸了扶貧攻堅的本質﹔同時,呈現出合情合理的積極的前進力量,顯示了政治站位、藝術分寸。”馮雙白說。

中國創造了人類減貧史的奇跡。最新數字顯示,全國貧困縣隻剩52個,絕對貧困人口去年底僅有551萬人,貧困發生率降至0.6%,區域性整體貧困基本得到解決。

“精准脫貧只是人民追逐美好生活萬裡長征的第一步,后面的路還很長,我們隻有倍加努力,才能趕上時代的腳步。”十八洞村現任扶貧工作隊隊長麻輝煌說。

中國提出,到2020年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這個目標即將實現。

“中國精准扶貧畫卷創作接近尾聲,動人故事點燃苦寒貧窮的土地,更溫暖人民的心靈,為新時代青年人點亮了人生明燈。”在東部沿海城市成長,卻選擇到西部地區錘煉的寧夏大學“90后”學生朱家瑩,在看完這部劇后表示,希望能為新時代西部大開發貢獻一己之力。

她說:“青年一代,更當胸懷夢想,接續奮斗,為風起雲涌、生機勃發的中華大地,描繪出‘叫好又叫座’的新生圖景。”(參與採寫:袁汝婷)

(責編:蔣波、丁濤)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