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752部!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公布

劉穎穎
2020年11月13日16:06 | 來源:人民網-文化頻道
小字號

南京圖書館藏北宋本《禮部韻略》。文化和旅游部供圖

國內已知有紀年的最早雕版印刷品是哪一部?清朝的北京城彩繪大地圖有哪些特點?文化和旅游部今天在京公布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和第六批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名單,共有752部珍貴古籍、23個古籍保護單位入選,一系列不為人知的珍貴典籍在其中亮相。

752部典籍入選 內容豐富價值珍貴

據了解,第六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和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申報和評審工作於2018年啟動,本次評審評選出了一大批我國不同民族、不同時期、不同地域、不同載體形態、不同裝幀形式的重要古籍和各系統條件比較好的古籍保護單位,充分體現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和多元化的特點。

孔子博物館《乾隆御定石經》。文化和旅游部供圖

國家圖書館館長饒權表示,此次發現了一批珍貴典籍,如孔子博物館的《乾隆御定石經》,為內府御制墨初拓本,自嘉慶元年賞賜孔府后,保存至今﹔湖北省圖書館的《大方廣佛華嚴經》,為北宋兩浙路海鹽縣金粟山廣惠禪院寫金粟山大藏經本,字體敦厚質朴,墨色漆黑發亮,紙張厚實堅韌,並經染潢,彌足珍貴﹔南京圖書館藏北宋本《禮部韻略》,則是海內外現存最早刻本。

《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文化和旅游部供圖

其中,五代后唐天成二年927刻本《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為國內已知有紀年的最早雕版印刷品,是早期印刷品實物的重要例証。

本次還涌現了一批名家稿抄校本和彩繪本輿圖,如上海圖書館的范欽輯《建安七子集》,卷首題辭、小傳、目錄及書眉所注詩文出處均為天一閣主人范欽手跡,具有重要的文獻和文物價值﹔國家圖書館的《北京內外城全圖》,形象地繪出北京內城城郭、城門、宮殿、官署、王公府第、寺廟,以及縱橫交錯的街道、胡同等,是一幅繪制精細、內容豐富的京城彩繪大地圖﹔同時,少數民族珍貴古籍的品種也十分豐富,藏文《般若波羅蜜多八千頌》為少數民族文字古籍中首次入選的清銅版印本,蒙文《水滸傳》《西游記》《紅樓夢》是民族間文化交流互鑒的例証。

“新獲評的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中,既有藏量豐富、庫房條件優越的大型文博機構,也有在少數民族古籍收藏研究方面呈現獨特優勢的機構,推薦入選數量較第五批有所增加,尤其是中西部地區增量明顯。”饒權說。

加大保護修復力度 深入挖掘文化內涵

湖北省圖書館《大方廣佛華嚴經》。文化和旅游部供圖

今后,珍貴古籍該如何實現有效保護?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務司一級巡視員陳彬斌表示,本批名錄和名單公布后,將指導各級古籍保護中心和古籍收藏單位進一步加大珍貴古籍的保護力度,有計劃地對破損珍貴古籍進行修復﹔促進古籍重點保護單位不斷改進存藏條件,完善管理辦法,確保珍貴古籍的實體安全。

“加強對珍貴古籍的詮釋和解讀,通過組織開展線上線下相結合的中華優秀古籍宣傳活動,深入挖掘其中的文化內涵,促進古籍保護成果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陳彬斌說。

據悉,自2007年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啟動實施以來,經過各方面的不懈努力,我國古籍保護工作取得矚目成就。先后評選並公布了6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累計收錄古籍13026部﹔命名了6批共203家“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各地也逐步建立本地珍貴古籍名錄和重點保護單位評審制度,有力促進了古籍分級分類保護。

隨著工作深入開展,古籍保護人才隊伍日益壯大,古籍修復、保存條件顯著改善,相關政策和標准逐步完善,古籍保護工作逐步走上科學化、規范化道路。

“十四五”期間,文化和旅游部將以實現古籍更好保護和有效利用為目標,繼續實施中華古籍保護計劃,推進國家古籍保護工程,充分發揮中華古籍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的重要作用。

(責編:劉穎穎、韋衍行)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