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遠必追!68件流失英國文物成功追索回國
部分回歸文物。國家文物局供圖,首都博物館羅征攝
人民網北京11月18日電(韋衍行) 唐三彩七星盤、宋代青白瓷、元明石雕馬、元末明初青瓷梅瓶……10月20日,流失英國的68件中國文物在經過25年的追索之后,終於回到祖國懷抱。11月18日上午,國家文物局舉行2020年第四季度例行新聞發布會,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介紹此次文物成功追索回國有關情況,國家文物局政策法規司副司長鄧超一同回答記者提問。
68件文物 器型豐富、精品較多
據介紹,文物抵京翌日,國家文物局便組織專家開展實物鑒定。68件文物中,暫定二級文物3組13件、三級文物30件、一般文物25件,質地包括瓷器、陶器、石器、銅器等,時間跨度從春秋戰國到清代,地域分布江西、安徽、福建、河南、陝西、河北、貴州等。
唐三彩七星盤。國家文物局供圖,首都博物館羅征攝
青瓷帶蓋梅瓶。國家文物局供圖,首都博物館羅征攝
整體來看,文物器型較為豐富,品相較好,精品較多,具有重要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其中包括1套8件的唐三彩七星盤,由承盤、六個小杯和一個大杯組成,盤外壁及杯器身施黃、綠、白等釉,釉色鮮亮﹔1組4件元末明初青瓷梅瓶及器蓋,從胎釉及工藝來看,具有極大的一致性,可能出自同一個墓葬,極為難得﹔元明時期的石雕馬,對比貴州遵義播州土司墓出土的同類石雕制品、成都蜀王家族墓地類似的出土釉陶,認定其為西南地區所出土的元明時期石雕制品,地域特征明顯,非常少見﹔1組3件小鉛釉樂舞佣,紅胎,鉛釉,比較完整,殘存有釉,在以往的考古出土資料中不多見,尤其成套的釉陶樂舞佣更加稀有。
歷時25年 流失文物回國路漫漫
石雕馬。國家文物局供圖,首都博物館羅征攝
鉛釉樂舞佣。國家文物局供圖,首都博物館羅征攝
此次流失文物順利回歸,為我國政府持之以恆25年不間斷的走私文物跨國追索行動畫上了圓滿句號。
1995年2月,英警方向我駐英使館通報,在偵破一起國際文物犯罪案件過程中發現疑似中國文物﹔3月,英警方截獲扣押嫌疑人運抵英國的大量文物。國家文物局派員赴英鑒定,確認為走私中國文物。1998年2月,該案兩名主要嫌疑人與國家文物局簽署歸還文物協議書,5月3000余件返還文物運回北京﹔8月,該案另一名嫌疑人與國家文物局達成和解,歸還7件文物。但該案中一名文物購買人拒絕參與協商談判,涉案文物一直被英警方扣押。國家文物局始終未放棄追索,與我駐英國使館、英國警方保持聯系,長期關注此案進展。
2020年10月20日,文物平安回歸祖國。國家文物局供圖,馬孝辰攝
2020年1月,倫敦大都會警察局聯系我駐英使館,告知因購買人去向不明,且扣押時間超過追訴期,該批涉案文物被界定為無主物,主動提出希望將該批文物歸還中國政府。國家文物局立即組織重啟追索機制,擬定追索方案,向英方發出追索函,代表中國政府正式提出返還要求。7月29日,我駐英使館公使銜參贊於芃帶隊赴英方倉庫現場清點,國家文物局最終認定追索文物共68件,倫敦大都會警察局同意全部歸還。10月19日晚,文物啟運回國,20日下午安全抵達北京。
與國際社會分享文物追索返還的“中國故事”
新聞發布會上,關強指出,68件中國流失文物順利回歸,是中英兩國在《關於禁止和防止非法進出口文化財產和非法轉讓其所有權的方法的公約》(以下簡稱“1970年公約”)框架下,合作打擊文物走私、促進文物追索返還的成功范例,既彰顯了我國政府打擊文物走私、追索流失文物的堅定意志,也是多年來中國政府積極參與文物追索返還領域國際規則改革完善、促進國際法秩序朝有利於文物返還的方向發展的重要成果。
新聞發布會現場。人民網 韋衍行攝
據悉,今年時值“1970年公約”50周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在線會議方式組織開展紀念活動。“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成員國和‘1970年公約’締約國,國家文物局積極行動,在官方網站開設了專題網頁,將此次追索回國的文物、追索過程在線展示,為廣大社會公眾獻上文物回歸后的‘首秀’。”關強表示,也借此慶祝公約50周年,與國際社會再一次分享文物追索返還的“中國故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