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劇場,從“文化地標”到為城市的精神“畫像”

2020年11月29日08:12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劇場,從“文化地標”到為城市的精神“畫像”

國家大劇院內景。資料圖片

上海正在掀起新一輪劇場建設高潮。上一輪全國各地建設“大劇院”的風尚,也是由1998年落成的“上海大劇院”掀起的。在火熱的大劇院建設潮流中,全國各地的“大劇院”紛沓而至,都成為城市的“文化地標”。然而,我們的大劇院不應該僅僅停留在“文化地標”的屬性上,更應該成為城市的精神殿堂。透過一座座劇院和那裡的藝術作品,我們應該能夠窺得這座城市的文化氣質和精神追求。

1.“場”效應正在形成

劇場成為“文化地標”是自然而然的結果。所謂“地標”,首先指的是“地理標識”——用來認路的﹔其次,可上升為“游覽景點”——可以買票參觀的,好比上海大劇院落成之初,進門可以不看戲,參觀購票50元一張,國家大劇院也是如此。但是,文化地標的屬性絕非是用“可以參觀”和“建筑高度”來定義的,而是在於它真正的含金量——歷史文脈賦予劇場的根基、當下市場運營的現狀、名家名團能不能常來常往、周邊地段人口稠密和商業繁華的程度乃至城市規劃預測的人口流向……諸多因素都可以左右劇場的“地標”屬性。不得不承認,有些要素是劇場經營者本身不能左右的,例如文脈、地段。隸屬於保利院線的上海保利大劇院,就是應嘉定區政府之邀,建造在遠離市中心的嘉定區的,與對面的嘉定文化館、嘉定圖書館連成一片。2014年開門迎客以來,始終惠及的是周邊居民。這座距離市中心車程最暢通時也需要45分鐘的劇院要成為上海文化地標,確實有些難度。

上海正在拓展“文化圈”,坐標浦東、由挪威斯諾赫塔建筑事務所中標的上海大歌劇院正在建設中,包圍著它的世博文化公園明年將迎客——園內還有一處江南園林景觀也考慮具備劇場功能﹔位於奉賢區的全國首個森林劇場九棵樹未來藝術中心,也彌補了南上海劇場數量不足的缺憾﹔地理位置相當優越的上音歌劇院則背靠上海音樂學院師生及其校友的“名家名團”,面向淮海中路汾陽路的黃金地段……加上,上海演出行業協會傾力打造的“演藝新空間”——活躍在賓館、酒吧、園區乃至渡輪上的“非標劇場”,都在努力打造著劇場的“場”效應。

2.場團合一是大勢所趨

隸屬於上海音樂學院的上音歌劇院,之所以有底氣,是因為他們的“場團合一”——這也是國際通行的劇場運營方式即劇場就是藝術家、劇院(團)的家。上音,作為中國音樂界歷史最悠久、人才儲備最豐富、節目創新最多元的“孵化器”之一,正在打造“場團合一”的新景觀。

值得關注的還有上海18個市屬文藝院團,他們絕大多數已擁有自己的大中小型劇場和排練廳。其中,上海交響樂團不僅擁有音樂廳還擁有具有國際水准的活動場所,確保其運營模式能進入國際演藝市場的流通。因而,對於觀眾而言,疫情前,幾乎每年夏天都可以看到紐約愛樂的頂尖樂手來劇場演出。中學生們也可以參與到交響樂團的志願者服務隊伍中,了解到一個交響樂團是如何運作的,從而實現對人才的培養,對市場的拓展。

正在改建的宛平劇院,也自覺地做起了分眾市場,聚焦戲曲藝術,直接對應越劇院和滬劇院。這兩個院團長期規劃的節目單,都是保留劇目,讓戲曲的普及與傳承有了堅實的依靠。以此為基礎,院團提前推出的“演出季”為觀眾預先半年、一年安排好了觀演計劃,讓市場能夠形成良性循環。

3.仍是內容為王

劇場——無論是在上海,還是全國版圖上,都要以劇場內容為核心競爭。這個內容可以是引進的,也可以是自己制作的。當然劇場自己制作的內容更可控、更可行、更保質、更保值。

由於早期劇場建設時對標的是所謂“文化地標”,更多關注建筑外觀、地理位置等“表象”和“硬件”,所以,現有相當一批劇場定位太過“大而全”,但這終究是與當下日趨分眾的市場規律背道而馳。

在市場的淘洗下,有著1949個座位的上汽·上海文化廣場,9年前就“先知先覺”定位於兼顧市場與審美的音樂劇演出,且自身參與投資、制作中文音樂劇,還推出了“華語音樂劇孵化計劃”。疫情前,他們就把音樂劇拓寬到德語、法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的范疇。疫情時,他們把原先的華語音樂劇中,頗具人氣的歌手,單獨“拎”出來,做成音樂劇版的音樂會——去掉豪華舞台布景,且開拓出戶外演出舞台,推出了貫穿全年的“戶外舞台演出季”,讓這個劇院成為“風景這邊獨好”。

劇場不僅要“場團合一”,還要轉型成制作體,擁有制作劇目的能力,周圍要簇擁著劇作家、導演、表演藝術家,這樣才能讓劇場的“兩頭”——觀眾和文藝院團,都熱起來。這就是俄羅斯瓦赫坦戈夫劇院的生命力所在。當年,由編劇契訶夫、導演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及其學生梅耶荷德為三駕馬車的劇院,以契訶夫的《海鷗》一炮打響。梅耶荷德的學生瓦赫坦戈夫把斯坦尼與梅耶荷德的理念融合,貫穿至今。這就是該劇藝術總監圖米納斯導演的話劇《奧涅金》在中國一票難求的根本道理。而僅有圖米納斯一人導演,缺乏劇院整體支撐的中文話劇《浮士德》哪怕請來廖凡主演,也未贏得預期的高贊。

劇目一票難求了,劇場就活起來了。劇場,不僅僅是演出場所,更是蕩滌心靈、療愈精神的殿堂,也是陪伴人一生的學堂。著名導演陳薪伊在“演藝大世界”成立“陳薪伊藝術中心”時表示:“劇場,是城市建筑的英雄﹔舞台,是為歷史人物塑造形象化的‘生命檔案’的最佳環境,是展現‘巨人’的故事的地方……”

(作者:朱光,系媒體人)

(責編:蔣波、劉穎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