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文化

讓古音古曲“活”在今生今世

2020年12月31日08:29 | 來源:光明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讓古音古曲“活”在今生今世

【奮斗足跡】

講述人:潮州音樂廣東省省級非遺傳承人 王培瑜

我出生於潮樂世家,自幼承襲家學,苦修吹、拉、彈、打,深受傳統音樂熏陶。而我的音樂啟蒙老師不是別人,正是我的父親——王安明。父親一生與潮樂綁在一起,成就頗豐,改編並首演的潮樂《獅子戲球》《浪淘沙》《平沙落雁》和《梅花樁》等至今廣為流傳。

潮州市是潮州音樂的中心和發祥地。我們今天所說的潮州音樂並不是專指潮州人的音樂,而是廣東潮汕地區民間音樂的總稱,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

潮樂在唐宋年間就已形成,有“華夏正聲”“唐音遺響”之美譽。除粵東地區外,潮樂還廣泛流行於閩南、廣州、上海、台灣、香港、澳門各地及東南亞各國。在明末,潮州戲已隨著潮州人的足跡傳播至海外,現在越南的拉弦樂器“丐彈胡弦”,就來源於潮州戲的頭弦。

潮汕地區的移民史頗為豐富,這就使得潮州音樂保留了中華民族音樂文化的多重基因,從音樂的形式、結構、器樂等都有著中國歷史各時代音樂的烙印,無愧於“民族記憶的背影”、歷史文化的“活化石”等稱號。

我們今天解讀古音古曲,用當代的樂器,由當代的演奏家演奏,重新把這些古音古曲呈現給當代的人來認識,是非常有意義的事情。每一代人每一個樂師對古音古曲都有不同的理解,如何演繹,不同的演奏家會有不同的版本。我們在不斷求變的過程中,不斷賦予曲目更有邏輯的結構,使其更加緊湊,變化更加豐富。

作為一個藝術類的樂種,潮州音樂的現狀可以說並不樂觀,專業化、職業化的程度並不理想。這些年來,我利用在多所音樂院校任客座教授的機會,探索補充了現在院校比較缺乏的傳統音樂教育的部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非常希望我們本土的傳統音樂、傳統文化藝術,能在我們的中小學教育中有所體現。普及方面我們要做,提高方面我們在音樂院校中要有常態化的進入。要想編出好教材,做好音樂最重要。主動作為才是推廣潮樂的最好渠道。

  (記者王忠耀、吳春燕採訪整理)

(責編:蔣波、劉穎穎)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視頻
  • 雲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雲台》主演談如何解鎖歷史人物
  • 王千源:別丟掉,對表演的熱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