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物局:已完成4532處石窟寺及摩崖造像現場調查
全國石窟寺專項調查工作取得顯著進展
人民網北京2月3日電 國家文物局2月3日公布全國石窟寺專項調查工作進展,截至目前,共計完成4532處石窟寺及摩崖造像的現場調查工作,覆蓋了第三次全國不可移動文物普查資料的80.96%。
我國石窟寺分布廣泛、規模宏大、體系完整,集建筑、雕塑、壁畫、書法等藝術於一體。近年來,我國在石窟寺搶救保護、考古研究、展示利用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但許多石窟寺位於荒郊山野,保護管理難度大﹔石窟寺長期面臨水患、岩體失穩及石雕表面風化等病害威脅以及人為破壞,安全風險高﹔相關從業人員不足、保護關鍵技術攻關難度大、展示利用水平不高等問題非常突出。
重慶調查組開展水下石窟調查工作。國家文物局供圖
針對這些難點和瓶頸,國家文物局自去年起開展全國石窟寺專項調查工作。調查工作旨在全面掌握石窟寺的保護狀況,系統分析石窟寺保護形勢,為科學制定保護政策和中長期規劃奠定重要基礎。
據了解,全國2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組建了150余支調查隊伍,近2000人參與其中,克服了冬季低溫、高海拔、雨雪天氣、庫岸阻隔和水下掩蓋等困難,完成了大量無路可達、自然災害易發等賦存環境惡劣的中小石窟調查。目前,全國調查任務已取得顯著進展,共計完成4532處石窟寺及摩崖造像的現場調查工作,覆蓋了第三次全國不可移動文物普查資料的80.96%,已完成1366份調查報告,現場調查任務預計將在春節前全部完成。
陝西調查組在雪天開展調查工作。國家文物局供圖
此外,中國石窟保護研究中心籌備組將在今年六月編制形成《全國石窟寺保護狀況專項調查報告》《全國石窟寺保護利用“十四五”專項規劃》等系列報告,全面摸清全國石窟寺保存現狀,分析主要風險,揭示我國石窟寺保護利用的主要問題和關鍵難題,為精准部署全國石窟寺保護利用工作提供數據支撐,為科學策劃全國石窟寺保護利用“十四五”發展提供決策依據。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