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中華】大熊貓因何得名,又如何成為世界團寵?
世界在變,但大熊貓自古被賦予的和合共生、友善包容的美好寓意不變,願這個可愛物種與人類一起,在這個星球上度過一個又一個和諧百年。
7月11日,旅居韓國的大熊貓時隔三年再度傳來喜訊,大熊貓“愛寶”於7月7日清晨順利產下一對雌性雙胞胎幼崽。
今年6月,旅日大熊貓“香香”6歲生日,這是它從日本回國后在“老家”四川度過的第一個生日。當日,日本民眾在東京中國文化中心為其舉行了熱鬧的生日會。
今年4月,在網民的持續關注下,旅美大熊貓丫丫結束了20年的“美漂”生涯,回歸祖國懷抱。5月,丫丫在北京動物園“重啟熊生”……
熊貓完美符合人們心目中萌物所應具備的特征:一張憨厚的大圓臉,兩隻喜感的黑眼圈,毛茸茸、胖乎乎,再加上搖搖擺擺的走路方式和憨憨啃竹子的飲食姿態……憨態可掬的大熊貓,在海內外廣受歡迎。
7月7日,大熊貓“愛寶”順利產下一對雌性雙胞胎幼崽。(圖片來源:中國駐韓國大使館微信公眾號)
大熊貓與panda
大熊貓具有漫長的演化歷史,其直系祖先可以追溯到八九百萬年前的始熊貓。
在古籍中,大熊貓有眾多不同記載,名字紛繁,數量達到30多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名字有獏、騶虞和白熊等。
《爾雅》中記載,大熊貓名為“貘白豹”。漢代郭璞給出了非常明確的注解“似熊,小頭,卑腳,黑白駁,能舐食銅鐵及竹骨”,對大熊貓外部形態和食竹特性的描述已十分精准。
關於大熊貓,最具傳奇色彩的故事出自漢代《神異經》,“南方有獸,名曰嚙鐵,食鐵飲水,其糞可為兵器,毛黑如漆,按此即王會所雲玄貘者也”。這是大熊貓“食鐵獸”一名的出處,來源於大熊貓偶有進入山下農戶啃咬舔食炊具上鹽漬及小塊金屬的現象。
因為流傳千年的種種傳說,以及較為稀少的數量,大熊貓自古被認為是珍貴的動物。
那麼,作為生於斯長於斯的“土著”,大熊貓“Panda”名字是怎麼得來的?
事實上,在大熊貓獲得這個最廣為人知的名字之前,“Panda”指的其實是小熊貓。
19世紀中葉,法國神父戴維在四川傳教、考察期間發現並第一次向西方世界正式介紹大熊貓。起初,它被認為是一種熊類動物,但動物學家研究發現,這種黑白熊的外形動物雖然酷似熊,但骨骼和牙齒特征卻存在明顯差異,反而與小熊貓相似。
1879年,第一篇大熊貓解剖研究論文發表,文中明確提出了大熊貓分類學上的歸屬問題,認為大熊貓與小熊貓關系更近,並給予其“碩大的熊貓(Giant Panda)”這一名稱。
這個通俗可愛的名字很快就風靡了西方世界。直至近年,在獲得這兩個物種的高質量基因組后,大熊貓的分類問題才有了確切答案,與小熊貓也徹底劃清了界限。而“Giant Panda”這個因小熊貓而得的名字,已經被使用了100年之久。
和平使者的漂洋過海史
大熊貓為國出使並不是新近才發生的事。早在唐朝,武則天就曾將兩隻大熊貓作為國禮,贈送給日本天武天皇。
新中國成立后,大熊貓正式擔任起“外交官”的角色,作為象征友好的“國禮”出使蘇聯、朝鮮。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鬆訪華,打破了橫亙中美20年的外交堅冰,還得到了此行另一項重要收獲——中國同意向美國贈送兩隻大熊貓。
1972年4月,大熊貓“玲玲”和“興興”搭乘友誼航班前往華盛頓美國國家動物園定居,近八千名美國民眾夾道歡迎。尼克鬆夫人出席大熊貓館揭幕式,公開展示的第一天就吸引了2萬人排隊參觀。
2022年,美國國家動物園舉辦活動慶祝大熊貓抵美50周年,園方為大熊貓“美香”“添添”和“小奇跡”一家三口准備了有“50”字樣的冰凍水果蛋糕。(圖片來源:雅安市廣播電視台)
大熊貓已成為我國重要的外交名片和友好象征。而每一隻出國的熊貓都有許多有趣的故事。
例如,旅日大熊貓“香香”的名字是從日本30余萬份征名方案中脫穎而出的。
德國柏林動物園給大熊貓“嬌慶”慶祝生日時,邀請12位男高音歌唱家給它唱生日歌。
荷蘭歐維漢茲動物園為大熊貓“武雯”和“星雅”修了座總面積9000平方米的“熊貓宮殿”。
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動物園種植了15種不同品種的竹子,以確保每天能把新鮮竹子送給大熊貓“網網”和“福妮”享用。
……
20世紀80年代,出於保護國寶和物種繁衍的考慮,中國停止對外贈送大熊貓,逐漸轉為大熊貓中外合作研究。
據統計,我國已與17個國家的22個動物園開展大熊貓合作研究。截至2022年,旅居海外的大熊貓及其幼崽共有64隻。
當下,大熊貓以“文化大使”的形象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重大活動中,從亞運會的“盼盼”、2008北京奧運會的“晶晶”、進博會的“進寶”、北京冬奧會的“冰墩墩”到成都大運會“蓉寶”……
從大熊貓形象衍生出的吉祥物、動漫、飾品、玩具數不勝數,成為當之無愧的頂流網紅、超級IP。作為目前國內最全面的網絡直播平台之一,央視熊貓頻道在全球擁有超2200萬的粉絲,日均訪客量達到20萬以上。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也從在線直播、文創周邊、展覽等方面拓展熊貓文化傳播,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反哺大熊貓保護工作。
大熊貓是成都的城市文化名片。今年夏天,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將在成都舉辦,吉祥物“蓉寶”作為大運使者,向世界展示中國魅力。(中新網 張浪 攝)
保護大熊貓
根據古代熊貓的化石記錄顯示,大熊貓曾廣泛分布於中國東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區,以及緬甸和越南等國。
如今,青藏高原東緣——四川、陝西、甘肅三省的連綿山嶺,成為大熊貓的溫暖家園。這裡濕度大、降雨多、氣溫涼爽,適合竹子的生長,也適合大熊貓生存。
中國具有動物保護的文化傳統。新中國成立后,高度重視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數量稀少、分布范圍狹窄的大熊貓尤其成為“重點保護對象”。
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成立於1987年,先后攻克了大熊貓人工飼養與管理、繁殖與育幼、疾病防控與種群遺傳管理等關鍵技術難題,建成全球最大的大熊貓人工繁育遷地保護種群,數量達230余隻。(圖片來源: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網站)
自上世紀70年代起,中國為挽救熊貓物種開展了一系列大規模保護工程,保護大熊貓棲息地、建立大熊貓保護區、加強大熊貓的人工繁殖等。許多高校在政府的支持指導下,也陸續承擔起開展大熊貓調查、保護和圈養技術研究工作。
經過40余年的努力,國際權威組織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於2016年宣布大熊貓保護等級由瀕危降為易危。在中國政府和國內外研究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大熊貓終於成功擺脫了曾經的瀕危狀態。
2021年10月,大熊貓國家公園正式設立。這個縱橫四川、陝西、甘肅三省的國家公園,對有效保護珍稀物種,實現大熊貓穩定繁衍生息,促進生物多樣性保護,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有十分重大的意義。
雖然世界在變,但大熊貓自古被賦予的和合共生、友善包容的美好寓意不變,願這個可愛物種與人類一起,在這個星球上度過一個又一個和諧百年。
【以上內容為專家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作者簡介:馬天笑,中央民族大學生命與環境科學學院教師,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工作組成員。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