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5日,中国美术家协会实验艺术委员会年会暨高校实验艺术教学研讨会在广州美术学院举行,谭平、吕胜中、朱青生、李正天、冯峰、冯原、丁乙、张小涛、宫林、刘庆元等人参加会议,就当代艺术的实验性、实验艺术与媒介的关系、实验艺术的教学等话题展开讨论。
对于实验艺术,大多数公众的感觉是“看不懂”,记者就“如何向公众传播实验艺术的成果”、“实验艺术是否该让大多数公众看懂”的话题采访了现场专家———
李正天:“懂不懂”是知识的问题,艺术考虑的是“感不感动”。
朱青生:这是一个基本问题,但又不是一个问题。实验艺术本身就有看不懂的,大家都看懂,肯定不是实验艺术,而是由实验艺术蜕化为经典艺术那一部分。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出名的艺术家当时是具有实验性的,但现在已经成了大艺术家,不断重复原来的做法,这就不在实验艺术范畴内了。公众不懂并不是难为情的事,艺术家不被人懂也不是我们的羞耻,我们做的实验指向未来。
吕胜中:看不懂艺术作品的现象是有的,主要是一个观看方式的问题。上世纪50年代时我们都不会看油画,那时油画流行“退一步”来看,今天大众都会看油画了。我跟很多知识界精英聊过,他们也看不懂实验艺术,因为我们还在传统审美中,没有使用新的观看方法对待现在出现的艺术现象。我倡导实验艺术家主动向公众介绍作品,文字语言没有办法说清楚的那一部分你就不说,你把能说清楚的部分告诉公众、引导公众,推介作品是目前实验艺术家的责任,让观众像当年学习如何看油画一样学习观看实验作品。
很多时候文化主流的人说公众看不懂,实际是他自己看不懂,打着公众的旗号评判当代艺术。中国老百姓最聪明,很会归纳。现在有一种很有意思的现象,反对实验艺术的并不是秉承传统话语权的人,并不是那些我们以为最传统的人,而是搞其他艺术的人。
冯峰:实验艺术是一种不受委托的工作方式,大多时候,它不只是美丽,它会反复生长,就像一棵树。
宫林:也有艺术家的问题,艺术家用艺术家的语言表达。
张小涛:西方的孩子从小到美术馆学画画、参观展览,家里有收藏艺术品,他们有一双可以解码艺术的眼睛。 现在我们的孩子都玩网络,不关注艺术,看不懂也有教育的原因。媒体参与了当代艺术的生成,公众看不懂有艺术的问题,也有媒体本身的问题。艺术不要成为标题党,比如“多名女生围观裸体男”,媒体关心的并不是艺术。
刘庆元:实验艺术的传播与大众媒体的导向也有关系,媒体界一直缺乏专业的文化记者,而媒体的导向往往偏向于吸引眼球的事件,其实那跟艺术一点关系都没有。到今天,我还得跟学生说并不是脱光衣服就是艺术,这跟说市场营销就是创意,借鉴和吸收就是跨界是一个道理。如果真的有一天,不是由社会精英们来回答所谓看得懂和看不懂的问题,而是由你身边的朋友和同学来告诉你,那这就算是实验艺术教育的一点点收获;或者说,在今天,在高校从事实验艺术教育本身就是最具挑战性、最当代的社会实践。 □梁爽
(来源: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