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中国电影:正迎来牛市 20亿票房日子不远了--文化--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媒体联播

评中国电影:正迎来牛市 20亿票房日子不远了

王金跃

在写下这个有点哗众取宠的题目之后,我有点小忐忑:结论会不会下的有点仓促,不太负责任。正像牛市初期,很少有人能准确判断一样,在我眼中,中国电影已经进入了牛市初期,证据如下:  首先,那些不看电影的观众也开始看电影了。
2013年01月24日15:08    来源:北京晚报    手机看新闻

  在写下这个有点哗众取宠的题目之后,我有点小忐忑:结论会不会下的有点仓促,不太负责任。但一想到中国股市里那些在6000点高位仍然高喊着“买了中石油,一辈子不用愁;买了中石化,一辈子不用怕”的不靠谱股评家们,我的心一下子就坦然了。

  能有多大副作用啊?跟股市中散户们动辄几十万的现金损失相比,我这个结论,至多是骗几个观众进电影院,可那是为祖国文化建设做贡献,多庆幸的事!想必几十元一张的电影票,观众还不会怀恨在心。至于那些精明的电影投资家们,他们才不会上当!

  说起“牛市”这个话题,最有名的莫过于股神巴菲特的那句“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在别人恐惧的时候贪婪”了。这句话好是好,不过哲理性太强,再说,每个人对于“恐惧和贪婪”的感受不一样,操作起来有难度。在这一点上,中国的股神们对这句话有更加通俗的解读,他们认为,“当那些夜店中的女服务员都觉得跟股市相比,自己几个小时成百上千的小费都来钱太慢的时候,股市基本上就到顶了。”至于熊市,“当股票大厅里面空荡荡的,工作人员比股民多的时候,也该到底了。”

  前一阵子,媒体大曝几十万散户清仓股市账户,形式看来“真的很严峻”,但恰恰在这个最让人寒心和恐惧的时候,股市反弹了,巨人老总史玉柱投资民生银行,在这波反弹中据说挣了26亿,看来,史总是深得投资精髓,远不是那些“一吓就跑,一涨就追”的小散们所能比的。

  严格说来,中国电影这些年一直是处于熊市,尤其是上个世纪末,有关“中国电影已经死亡”的吓人言论不时出现,很多电影人不是改行,就是投身电视剧事业。这种言论其实到现在也还偶能听到,也有数据表明:除了很少的一部分挣钱外,绝大部分的电影都是赔钱的。

  正像牛市初期,很少有人能准确判断一样,在我眼中,中国电影已经进入了牛市初期,证据如下:

  首先,那些不看电影的观众也开始看电影了。拿我身边人来说,元旦期间,我那从大学毕业后再也没有踏进电影院的姐姐和姐夫居然一时兴起,带着我妈和小外甥去电影院看电影,结果竟然是没看成。不是电影不好看,而是想买晚上六点的票,居然连9点钟的电影票都没有了。这多像牛市初期的迹象,当你一心想等着一只股票市能往下调整,它却一骑绝尘,往高了去了。

  其次,高票房的电影开始大量出现。要是一年前,有人说《泰囧》能够卖到12亿,估计大家都认为这个人疯了,但是它偏偏做到了。当年中国股市6000点的时候,很多股票是严重的溢价,市盈率竟然高达300倍。全世界前十大市值最高的公司中,中国公司占了好几位。这跟现在的中国电影票房何其相似,我估摸着,20亿票房的日子也不远了。

  再次,中国电影的质量并没有显著提升。《泰囧》、《十二生肖》、《画皮2》虽然在商业上取得了成功,但在我眼中,它们还没有好到能够跟目前票房相匹配的程度。中国电影工业的整体水准尤其是技术上,跟好莱坞仍有不小的差距。股神们常说,“牛市不言顶”。谁也不知道能够涨到哪里。同样,目前观众心中潜藏的观影欲望如此强烈,“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一切都是时代使然。

  有了这三条,再加上有很多的文化影视公司且等着IPO上市,希望在资本市场中分得一杯羹,我有信心下个结论:中国电影很可能在今后几年迎来像6000点那一波历史罕见的“牛市”。就像香港电影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繁荣一样,有的是挣钱的机会。

  当然,股神巴菲特还说了,“只有当退潮的时候,才知道谁在裸泳。”不说熊市,即便在牛市,也不是谁都能挣钱,同样,在日渐兴旺的电影市场中,赔钱的电影也不会是少数。

  炒股“圣经”《股票作手回忆录》的作者杰西·利弗莫尔在书中写道:“没有一个人能够永远战胜股市。” 他老人家一生纵横股市江湖,战绩彪炳,但最后却以自杀告终。相比之下,拍电影的下场要好得多:它可能会出现一大批烂片,也会让有些投资人赔得吐血,但在大量的烂片中,一定会出现几部像《黄飞鸿》系列、《笑傲江湖》、《青蛇》、《英雄本色》这样的经典电影和那些脱颖而出的新一代中国电影人。

  如是我言,是中国电影的福。

(责任编辑:实习生覃巧云、许心怡)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