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田野考古取得重大突破:出土文物近2000件--文化--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滚动新闻推荐(时效性强新闻)

一座“消失的繁华城镇”从尘埃中浮现

上海田野考古取得重大突破:出土文物近2000件

在青龙镇遗址,考古人员发现了唐宋房屋基址、水井、灰坑、铸造作坊、砖砌炉灶等建筑遗迹。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主任宋健告诉记者,通过两次发掘,对青龙镇遗址的布局有了进一步认识。
2013年02月07日08:59    来源:光明日报    手机看新闻

  在青龙镇遗址,考古人员发现了唐宋房屋基址、水井、灰坑、铸造作坊、砖砌炉灶等建筑遗迹。资料图片

  图为遗址现场发掘出的唐代花瓣纹长沙窑碗。本报记者 颜维琦摄

  工作人员向记者展示水井中发现的唐鹦鹉衔绶带铜镜。颜维琦摄

  新年伊始,上海田野考古取得重大突破。随着唐代水井、铸造作坊、砖砌炉灶等建筑遗迹的发掘,以及近2000件唐宋元时期的瓷器、银、铜、铁、木器等文物的出土,一座“消失的繁华城镇”逐渐从历史尘埃中浮现。

  记者今天来到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青龙村,在考古队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沿着村间小道,走进了本次青龙镇遗址发掘的部分现场。在4米见方的探方内,尽管唐代砖灶等遗迹已经采取保护性回填,水井也已部分回填,依然能清晰地感受到1200多年前这里的繁盛景象和市井气息。

  昔日青龙镇旧影安在?长期以来,学界对青龙镇的研究多局限于文献记载和保存至今的青龙寺、青龙塔等地面建筑。2010年,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按照大遗址的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青龙镇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当年的首次发掘发现了唐宋建筑基址、瓷片堆积及几百件陶瓷器。2012年10月以来,考古工作者对遗址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发现唐宋房屋基址、水井、灰坑、铸造作坊、砖砌炉灶等建筑遗迹,出土铜、铁、木、陶瓷器等近2000件,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果。

  上海博物馆考古研究部主任宋健告诉记者,通过两次发掘,对青龙镇遗址的布局有了进一步认识。目前初步判断,唐代青龙镇面积约6平方公里,宋元时期扩大为25平方公里,呈现城镇的快速扩张态势。宋健介绍,虽然本次发掘面积不大,却出土了大量唐宋元时期的瓷器、银、铜、铁、木器等文物,初步统计近2000件,其中不乏精品。以瓷器数量最大,占90%以上。瓷器以越窑、长沙窑、龙泉窑、景德镇窑、建窑等南方窑口为主,另有少量北方窑口的瓷器。大量来自越窑、长沙窑的碗、钵、罐、壶等日常生活用瓷的集中发现,既是唐代青龙镇繁盛的真实写照,也再次证明了青龙镇作为上海最早的对外贸易港口的兴盛。

  本次发掘还出土了两件唐代瓷腰鼓,其中一件可以修复。鼓身两端粗圆,中间腰细,内空。外壁凸起弦纹七道。表面施褐黄釉,内壁施褐色釉。上海博物馆副馆长陈克伦告诉记者:“目前全国考古出土的较完整的唐代腰鼓仅有数件,而青龙镇一次就出土有两件,具有重要意义。”

  在发掘现场,一口泛着青黑色光泽的砖砌唐代水井令在场所有人兴奋不已。这口水井工艺考究,井深4.38米,是上海目前已考古发现的数百口井中深度最深、做工最精致的一口。井壁用小青砖斗砖竖砌,磨砖对缝,对接处用榫卯套合,中部以下的砖面上可见有手掌纹。更让人惊喜的是,井内出土了唐鹦鹉衔绶带铜镜、铁釜、铁提梁鼎、铁钩、银发簪、青釉瓷罐、木雕残片等多件器物。负责现场发掘的上海博物馆研究馆员何继英告诉记者,记者所在的探方周围是一处范围较大、使用时间较长的唐代铸造作坊遗迹,联系同时发现的大量容器陶范残块,铁釜、铁提梁鼎,专家推测,出土的铜镜或许也出自该作坊的铸造,这一点尚有待日后进一步考古发掘证实。

  “青龙镇遗址两次考古发掘不足1500平方米,相对于25平方公里的面积而言,不过是冰山一角,却取得了可喜成果。而且,青龙镇遗址地下未被深度破坏,对考古工作者而言,它就是一块未开发的处女地。”宋健认为,在做好有规划的考古钻探发掘的同时,也要加大力气,做好遗址的文物保护工作。他建议,是否可以通过建设遗址公园,将青龙镇遗址更好地保护起来,避免城镇化的推进对遗址造成破坏。

  “上海有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距今5000年的崧泽文化,距今4000年的良渚文化,距今3700年的马桥文化,近年来广富林古文化的发现又丰富了对上海古文明的认识。倒是上海地区唐宋元时期的出土文物长期稀缺。青龙镇遗址的发掘填补了对上海在唐宋元时期城市文化发展的认识,将上海作为对外贸易重镇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上海博物馆馆长陈燮君告诉记者,上海的考古工作者一直有一个守望,希望利用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地区的考古发现,编一部考古实证的上海历史长编,青龙镇的发现让这个愿望更近了。(本报上海2月6日电 本报记者 颜维琦 曹继军)

  资料链接

  青龙镇,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陈林《隆平寺经藏纪略》写道:“是镇瞰吴淞江上,据沪渎之口。”宋迪功郎应熙《青龙赋》描绘青龙镇的盛况:“控江而浙淮辐辏,连海而闽楚交通”。青龙镇是上海地区第一个名镇,始建于唐天宝五年(746年),相传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权曾在这里造青龙战舰,之后大破曹军于赤壁。到唐代,因其位于吴淞江下游的沪渎口,地理位置优越,航运条件发达,成为上海地区最早的对外贸易重镇。宋时,青龙镇更极繁盛,以三亭、七塔、十三寺、二十二桥、三十六坊获得“小杭州”的美誉,成为一座国际性港口。

(责任编辑:崔元苑、许心怡)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