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文化其实很深厚
岁末年初,“无春年不宜婚嫁”在网上、网下引发了一场大讨论。为此,有的人赶在“龙尾”“闪了婚”,有的还在犹豫要不要蛇年结婚。
除了这种争论外,记者在采访中也并未感受到“蛇”生肖元素营造的浓厚年味儿。在年货市场,受访者告诉记者,“蛇”的生肖年货遇冷,一方面跟动物本身有关,另一方面也跟风俗传统有关。因为“蛇”与“折本”“赊”谐音,所以经商的人普遍不喜欢。
此外,蛇年跟“蛇”相关的拜年词也少了很多。网友“海南李君”说,一直在想跟蛇有关的拜年词,可百度了一下,这问题也难住了各网友,还真没什么吉祥词。只能祝大家金蛇狂舞,能伸能屈。
民俗传承需与时俱进
山西省民俗专家、原山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王玉魁说,“蛇”其实是美好的生肖之一,在传统文化中,是跟原始生命力、财富、美丽、知恩图报等联系在一起的。
王玉魁介绍,在中国传统民俗中,一般将蛇生肖称为“小龙”,并有“蛇盘兔,必定富”之说。这不仅是两个属相的美满相配,还逐渐演绎成了民间吉祥物。中国北方地区节庆时会做“蛇盘兔”造型的花馍。婚俗中,女家派人给婆家送“满家饺子”,中间捏成“蛇盘兔”,寓意婚姻美满幸福。
对于蛇年不讨喜的现象,山西省民俗学家杨进升说,现代社会里,民俗文化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必须调整理念,跟上时代的步伐。杨进升举例说,民谚有“见到蛇蜕皮,不死退层皮”和“惊蛰有雷鸣,虫蛇多成群”的禁忌,这些就如同“寡年无春,不宜结婚”的说法,没有科学根据,甚至带有迷信色彩,应该排除在现代民俗之外。(记者王学涛、宋蒋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