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莫言当校长首度开讲 建议写作从模仿名家开始[附全文]

2013年10月31日10:14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10月31日电  (记者黄维)“像我这样写作几十年的作家,当下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怎么样进一步的强化突出自己的个性,避免自己的作品重复自己以前的作品。”莫言30日下午在网络文学大学成立仪式上,现场开讲网络文学第一堂课。人民网文化频道特将莫言演讲进行整理编发,以下为演讲全文:

在网络文学大学上授课全文

莫言

在这个地方讲课,真的是犯上作乱,封建年代是要砍头的。在这个地方也让我们产生了很多的联想。关于文学,刚才我说了,可讲的东西还是很多的。但是每一个人在走上文学道路的时候,所感受到的,所经历过的,未必完全一样。

因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很独特的个体,他的生活环境,个人的经验都不一样。所以他们所从事的文学创作道路,肯定也是不尽相同的。当然也有很多共同点,好的文学都有一些最基本的特征是一样的。好的作家,他很多的个人经验,也有很多的相同点。

但是在文学创作当中,既要看到作家的共同特点,更要研究作家个性独特之处。因为文学跟别的东西不一样,我们生产产品,它越标准化、越统一越好,这样便于维修和制造。但是文学最应该强调的是它的个性。我们为什么需要存在这么多的作家?我们为什么看了一本一本的作品,还要继续看?我想就在于每一个作家的共性特征不一样。每一个作家发挥自己的个性创作出来的作品也是不一样的,我们就可以感受很多新的东西,可以不产生重复感。

像我这样写作几十年的作家,当下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怎么样进一步的强化突出自己的个性,避免自己的作品重复自己以前的作品。

先从文学的共性说起,这是老生常谈的。我是写小说的,诗歌、话剧跟小说有很多相通的东西,还是有很多不一样的地方,我最熟悉的还是小说。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有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应该有非常丰富的,非常新鲜的思想。好的作品往往不是一滩清水,一眼就可以看到底。好的文学作品应该是浑浊的,一眼看不穿的。比较浑浊的,像长江大河一样,小溪一眼可以看得很清楚,但是黄河是看不透的,长江也是看不透的。正是因为它的看不透,它的浑浊,所以它包容了很多的东西。

作家要在作品里表现出的思想,好的文学也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思想特征和内涵。文学的思想跟理论家的思想不一样,他应该在作品里表现越含蓄越好,也有一些情况。我们读一些古人的作品,比如曹雪芹《红楼梦》,蒲松龄的短篇小说,依然可以让我们感觉到很多的慧心之处,仿佛讲述的就是我们身边的事,他很多的思想依然能引起我们的共鸣。就是作者的思想和创作,具有某种超前的意义。

这些作家未必是先知者,但是他们有敏锐感知的人,他们感知到了时代生活当中包含的一些新的特质,他们感受到了,但是未必很清晰的表示出来。他们感受到了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有很多人身上包含别人不具备的思想,但是也未必能够很清楚的把这些人的新思想的萌芽给很理论化的表述出来。但是他们把它形象化,把这样的人写出来,把这些人身上用形象化的语言表现出来。这就是他的作品包含了超前的思想,就是他作品的人物具备了吸引人的特质。

我想曹雪芹的《红楼梦》,里面的贾宝玉、林黛玉,在当时的社会所认可的标准的好人是不一样的,是格格不入的,在社会上可能是歪人。但是这样的人经过时代的考验,被我们所接受,因为他们思想中、行为上包含了很多我们现在认为是正确的东西。

好多的文学作品,自身所包含的思想的丰富性,就是需要有形象化、朦胧的,隐藏比较深的东西,通过时间慢慢的彰显出来。

作家在作品里面,完全可以像教师一样,像托尔斯泰一样,畅所欲言,表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表达自己的政治哲学思想,表达自己对社会、政治、经济、军事的探讨。就像他的《战争与和平》滔滔不绝的说教,这也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

我们现在读《战争与和平》感觉他说教比较枯燥,但是这样的一部作品不是每个人都能写出来的。也有很多的作家,没有像托尔斯泰一样,而是像曹雪芹一样,很隐晦的通过人物把深含的思想、观念,人生观念、思想观念表现出来,曹雪芹的方式,肯定更加符合文学或者是小说的方式。

好的文学作品,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它重在表现人的思想情感。文学是人学,为什么是人学?文学就是在描写、刻画、研究人的情感。人的情感包含两个方面,一个就是不断变化的情感。我们今天认为非常美好的情感,50年、100年是大逆不道。而在曹雪芹的时代,在李白、杜甫的时代,很多不被接受的思想,在今天看来非常的美好。

这是在不断变化的思想,跟道德密切的相关,因为道德是变化的,不是说永远不变的。人的情感里面有很多变化的东西,有我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对自己孩子的情感,对父母、朋友的情感。这样的一种情感实际上是全人类所共通的。我们读外国的小说,被里面的人物感动。或者说我们中国作家的作品,翻译成外文,为什么打动国外的读者,就是我们的作品里面描述了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这样一种普遍性的情感,是文学能够包容全人类,文学能够走向世界的最基本的基础。

所以作家在写作的时候,应该在这方面大做文章,我们既要描述某些人的一种特殊人物的特殊情感,更要考虑到这样一种特殊的情感,实际上是建立在最普通的情感基础之上。因为人在某些特殊的时候,会产生特殊的反映。

我记得十几年前读过些冰心老人写的散文,在散文写到,有一年在云南西南联大的时候,有一天医生突然让她到医院里去,她到了以后发现她的丈夫盖着白色的被单躺在床上。她开始以为她丈夫死掉了,她也没有哭,也没有昏厥,立刻回家去,什么都没说。自己一口气吃了两大碗面条。她后来说为什么要吃两大碗面条,她想到我的丈夫已经死掉了,留下了好几孩子,上面还有公公婆婆,有很多的事情要处理。她必须保持好的身体。

后来医生说你为什么跑掉了,她说我回家吃面条,医生说你丈夫已经醒过来了。她这时候一屁股坐地上,感觉没有力气了。这样的一种特殊的行为和特殊的状态,是作家非常宝贵的财富。这是建立在普遍的情感之上,建立在普遍的社会伦理道德基础之上。冰心年轻的时候,在文章当中研究我们的社会,研究传统家庭里面的贤妻良母巨大的承受力量。

文学作品确实需要研究、刻画人的情感,但是要关注人情感最基本的地方。更要研究人在建立在普遍情感之上的特殊情感方式,这是塑造人物、刻画人物重要的方式。冰心这样的一个举动,我们可以一下子在脑海里面浮现出这么一个人体弱小,但是非常有承担的贤妻良母的形象。

我们可以回忆看过的很多电影,读过的小说里面,也有一些情感方式细节化的描写,非常有力量的把人物刻画出来。

文学作品最终还是要实现这样一个目的,就是要塑造人物。刚才我说过人物超前的思想情感,人物普遍的情感,和建立在普遍情感基础之上的特殊情感方式,都是表现人物重要特征。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细节,把一个人物的性格,一点点的表现出来。

文学作品留给我们深刻印象的,实际上就是让人难以忘记的人物形象。有时候我们会把作品的题目忘掉,但是有一些人物忘不掉,讲鲁迅,我们会想到祥林嫂、孔乙己、阿Q。我们想到茅盾,会想到《林家铺子》里面的太太,想到林小姐,想到林老板。我们会想到非常善良的梅表姐等。脑海里面立刻会浮现出性格特异,音容笑貌都在我们脑海里浮现的一些典型的任务。这个作家写出了这样一个,几十个典型的人物型心,他一定是一个优秀的作家。塑造人物也有很多手段,通过细节、通过故事情节,通过那个时代。

好的小说,还有一个重要的文学特征,就是它的语言。我们也反复的说,小说是语言的艺术,诗歌、话剧也是语言的艺术,如果一个作家的语言没有特色,他的语言是不过关的。

一个作家写的作品并不多,但是他创作了一种独特的文体,或者是在创作过程当中,形成了自己非常有个性的文体,我们可以说它是一个文学家,因为他的写作是为丰富和发展我们的民族语言做出了贡献。很多的小说家讲了很多精彩的故事,对我们的民族语言没有做出贡献,他是一个很棒的小说家。

在我们的历史当中,肯定有很多伟大的文学家,我们讲到鲁迅、沈从文,都会讲到它的语言。鲁迅一唱三叹,一波三折的语言,形成一种深沉的语言个性特征。我们想到沈从文乡土、委婉、轻松的语言特色,也马上会联想他笔下许多的人物,联想到他的故乡湘西凤凰县。

张爱玲,她也形成了一种尖刻、调皮的语言格式,她在当代文学当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自己的语言个性,是我们作家非常高的追求。我们在开始写作的时候,应该往这方面发展,有这方面的志向。我们不仅仅是通过写作讲一个故事,我们在讲故事的时候,还要很讲究文学语言。

怎么样建立形成自己的语言个性?这个问题很难具体的分析。我记得我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的时候,我们的系主任给我们讲过,他说某种意义上讲,作家的语言就是作家的内分泌。作家以什么语言写作?在他没成为作家之前已经形成了。鲁迅为什么用那样的语言写他的小说和杂文,沈从文、张爱玲和巴金、茅盾他们为什么用那样的语言来写,这跟每个人的家庭出身,他受的教育,以及他那个时代背景密切的相关。

鲁迅留学日本,出身在破落的家庭,本身国学底子那么的深厚,以及后来的个人遭遇,都对他形成自己的语言,形成了非常密切和直接的关系。谈到当代文学,我们很多作家的语言,有鲜明的个性。像王安忆那样的语言,跟他生活在上海密切相关。如果他生活在河北、山东,小说的语言肯定不只这样的面貌。

余华如果不是生在浙江的小镇,而是生在黑龙江的大山深处,他的文学语言也不是这样的。像迟子建如果他不是生在北极那样的白雪皑皑的宁静童话般的世界里面,他的小说语言也不会那么纯净。作家的语言跟作家的生活密切的相关,跟作家个人的出生密切的相关。我的语言离文学家还差很远,但是我从写作开始也在追求自己的语言特性。

我自己分析一下我的语言形成,我在学校里读到的书很少,起码有两年的时间,我们当时的语言课本是用毛主席语录代替,是大开版的毛主席语录。老师教我们读一遍,自己背。那时候确实能把毛主席语录背的滚瓜烂熟。

这样的语言后来在我的很多作品里,西方研究中国文学叫毛文,这样的文学作品,在我以后的小说里面都有所体现。由于辍学以后,一下子进入了成年人的社会分歧,每天跟成年人在一起生活,也经常到集市上听说书人说书,这样一种来自乡土、民间的、毛茸茸的,拖泥带水的不讲究的乡土语言,口头文学语言,对形成我的文学语言风格,有很大的影响。

有很多的西方学者抱怨我的作品很难翻译,就是因为我的小说里面乡土的东西太多。但是我觉得如果不使用这样一种语言,我就感觉找不到感觉,会感觉笔被动住了一样。一旦使用上这种我熟悉的语言,我就感觉头脑里面灵感不断,写作的时候笔都赶不上思维的速度。我想书面的语言,包括中国的古典文学,和翻译成中文的西方的小说,都有对形成我的语言个性,产生了非常大的作用。总而言之,一个作家的语言形成,来自多方面的因素。就像我们一个人长大成人,肯定不光吃地瓜就长大,还要吃玉米、很多的馒头、蔬菜等东西。

就像一粒植物长成参天大树,也不能只吸收一种元素,也要吸收很多的元素,一个作家要通过阅读、通过生活,通过阅读古代、西方、同行之间的。你写小说的也可以读诗歌、话剧,也诗歌的也可以读小说,用这样的一种交叉学习的方式,融入自己的语言风格。

一个作家一旦形成自己很独特的有个性的叙述的语言,他在写作的时候,就会势如破竹。我记得当年也跟很多的同学一块儿讲故事。有一些同学讲的故事非常精彩,绘声绘色,我们感觉写出来一定精彩无比。但是他写完小说以后,我再来读,感觉很枯燥,说明他没有形成语言。后来我们在一起探讨,我说为什么你在讲的时候,讲的让我们很感动,我们听的很入神,写出来像中学生作文一样。

他说这没办法,这就是我们的差别,你讲出来那么难听,但是你的还比较好看。作家确实需要锤炼自己的语言,千方百计寻找属于自己叙述的东西。这样很一般的故事,写出来本身也带有审美的价值。

现在一切都影像化、图片化,文学是很有价值的,我一直比较乐观,因为阅读文字本身就是很愉快,不可替代的审美活动。鲁迅的很多小说,我们年轻的时候都可以背。沈从文的很多的作品,很多的经典名篇,我们都非常的熟悉,为什么可以一读再读书拿起一篇鲁迅的作品,读了很多遍,还可以再读,这种反复的阅读,本身就可以让你体会到审美逸韵。

就跟听京戏一样,很多的戏迷对老戏文倒背如流,可以唱。为什么他可以反复的听,每次听的很陶醉,在听的过程众,这种旋律,带给他一种审美的意韵。我想文学的语言也具有这样一种审美价值,这个意义上来讲,小说、诗歌永远不会消亡。阅读来带给人的审美,是图片、影像所不能代替的。

网络作家,不管你面对的是传统的还是比较新潮的读者,你用美的语言来写作,有个性的语言写作,肯定能更多的吸引他们。我读一个作家的作品,一个新作家的新作品。他留给我的第一印象,不是他的故事,而是他的语言。我读了一段这个语言很陌生化,这个陌生化并不是我看不懂,我看得懂,而是它这个组词方式很独特,是我从来没有感受过的,我就可以读下去。我们可以往语言方面努力,怎么样努力?每个人必定找到自己的方式。无非离不开,第一是阅读,第二生活,加一条就是冥思苦想,再加一条就是反复地磨练,如果再加一条就是从模仿开始。

我给很多的中小学生讲过这个话题,很多的学生为什么一写东西很老道。我们过去在小学里写字的时候,让我们照着字帖描红,描的多了对字体就慢慢的掌握了。

一个孩子在初学作文的时候,反复的有意识的描写名家,模仿的多了,自然的发现,第一步很像。有很多的中学生写的作文很像鲁迅的风格。因为鲁迅的作品在中学课文里比较多。

假如他既熟悉鲁迅的风格,又熟悉沈从文的风格,慢慢的会从更多的作品当中发现融入自己的风格,对孩子来讲,刚开始模仿,形成文体很重要。

对有过创作经验的作家来讲,未必用这种比较初级的方式。总而言之,语言很重要,说起来很容易,做起来很难。我们要想从千百万的网络作家里面脱颖而出,引起别人的注意。使用一套别人不熟悉的拳法就很重要,这个拳法就是你的语法。

讲到小说的创作,结构是很重要的问题。长篇小说应该讲结构,中篇、短篇也要讲结构。如果有一种很有匠心的结构组织,可能会产生非常新的,非常令人惊奇的阅读效果。小说你说它复杂也非常的复杂,概而言之,无非就是小说要有思想,小说要研究人的情感,表现人的情感。小说最终要塑造人物,要追求独特的文体,小说要研究它的结构。在我个人创作当中感受到的就这么多了。

作为一个新的作家,刚开始写的时候,肯定还是应该从自己比较熟悉的生活写起,这是老生常谈的,这样你写的时候会感觉到得心应手。熟悉的生活由熟悉的人物构成。有的人说我特别熟悉商场的生活、办公的生活,或者是军营的生活。你所熟悉周边人群的生活,你把他们变成你文学的对象。你把很多身边熟悉的朋友、亲人,变成你的文学对象,描述对象,经过改造以后,这样写起来就非常的顺利。先写自己的经验,然后扩大,再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经验。把别人的生活变成自己的生活,这样创作就能够比较长期的持续,不会写完了一部,就没东西可写。

有过一些创作经验的,写了相当数量作品的作家,要继续创作,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补救,就是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深入的生活、扩展生活。这个生活并不是说我要下工厂,或者是从事很具体的工作才是生活。或者是到哪个地方采风,这都是生活的方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持一种与时俱进的态度,要对这个社会发生的一切,对周边发生的一切给予高度的关注,才能够保持最新鲜的感受。才能够与时俱进,才能够写出作品,跟当下社会有密切的关联。

但是这个也不绝对,文学确实需要各种的类型,我刚才说的是写跟现实生活有关联,跟大多数老百姓所关心的问题有关联的文学作品。你也可以写古代的事情,也可以想象外星球的事情,可以写科幻、也可以写穿越,但是无论想写哪一种生活、科幻、虚幻、商场、情场也好,都是建立在作家生活经验之上。你写天空人也好、古代人也好,虚构的飞人、机器人也好,他们的情感都是建立在人的情感之上,我们对当下的生活,对自己个人的情感,不断的审视,既向外看,又向内看,内心保持开放的状态,时刻保持自我审视的态度,才能让我们的作品变得真的像一条大河一样,滔滔不绝。不至于写了几部以后,就难以为继。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作品不断的出新,否则总是重复上一部,这样的写作不写也罢。时间有限,根据我个人创作的体会,跟大家进行一个简单的交流。希望我们的网络文学作家,在网络文学大学这个舞台上,大显身手,写出惊天动地的力作,能够让现代的人,将来的人,中国人、外国人都来阅读。谢谢大家。 

(责编:黄维、许心怡)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