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岁的光芒---专访“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2】
2015年01月09日10:36 来源:解放日报 手机看新闻
“你对身外之物看得太重,你的精神就痛苦了”
在这个简朴的家里,最吸引记者的是书和照片。
书,很多是周有光的著作,也有不少沈从文的著作。两人是连襟。1955年周有光调至北京后,就和沈从文经常来往,在生活与学术上多有交流。周有光眼里的沈从文,有一种特别的真实与亲切。
照片,很多是周有光和夫人张允和的合影,一眼可见的恩爱默契。周有光祖上为常州望族,夫人是“张家四姐妹”中的老二,俱是家学渊源。
关于他们的婚姻,有一个说法颇为流传,那就是“结婚后从来没有吵过架”。对此,周老先生哈哈笑了,既像是释疑又像是注解,向记者道出其中奥妙:
“别人都说,我们结婚70多年没有吵架,我们的亲戚经常向我们的保姆问这个事。其实我们也吵架,不过我们吵架不会高声谩骂,不会让保姆听到的,也没有闹几个小时的,一般是三两句话就吵完了。还有一点,我们吵架通常不是为了两个人的问题,而是因为其他人的问题。确实,我们的婚姻生活是很和谐的。到了北京后,一直到我老伴去世,我们每天上午10点喝茶,有的时候也喝咖啡。喝茶、喝咖啡的时候,我们两个举杯齐眉,这当然有一点好玩,更是我们互相敬重的一种表达。”
周有光老先生的一生,并非总是这般春风徐徐,也常遭风吹雨打。但他微笑着面对生活,即使当悲剧降临的时候。先遭丧女之痛,女儿6岁时死于阑尾炎。抗战时,儿子被流弹打中肚子,幸亏手术及时才保住了性命。闻听消息后,他冒着漫天的雨雾紧急赶回家,以一丝苦涩的幽默作结:“我家有一个挂彩小伤兵,这也是抗战家庭应有的点缀吧。”
很多年后,周有光和夫人张允和合著了散文集《多情人不老》。“多情人不老”,多好的书名,把他们人生的情感与态度,豁然表达。所谓合著,其实是各写各的,书的正反面互为封面,张允和的文章横排,书页向左翻;周有光的文章竖排,书页向右翻。别开生面。而那些饱含感情、涌现文采的文字,正是那些在坎坷前呈现的通达,在幸福时流露的智慧。
老先生文静瘦弱的外表下,有着一份坚毅与乐观,让103岁的生命宁静地闪现出温润的光芒。“我现在的生活很简单,精神很愉快的。”说这句话的时候,老先生眯眯笑着,很满足。让记者想起他曾说过的那句,“你对身外之物看得太重,你的精神就痛苦了。”
“我有幸与爱因斯坦聊过两次”
书桌旁,摆放着一台文字处理机,有些年头了。1988年,周有光先生83岁时夏普公司送来的礼物。从此,便用它写信著文,即使现在用上了电脑,还是习惯靠它来书写。写的多是杂文,平均每个月在内地或香港报刊发表一篇,有语言闲谈,更多的是社会思考。
百岁时,周有光把自己90岁至100岁之间的文章编成《百岁新稿》,2005年1月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从容的文字里,浓缩着经历百年风云的生命力和思考力。
百岁时,晚辈们为他制作了一本精美的纪念册,大量珍贵照片,勾勒出先生治学、生活的轨迹。恰当地注解了夫人张允和曾经对他的美好祝福:有光一生一生有光。
也正是在纪念册的编制过程中,一段尘封50多年的故事,成了家里的头号新闻。当然,也是令世人好奇的一段经历———1947年,在美国,周有光和爱因斯坦见过面,聊过天。
那时,周有光在美国一家银行工作,业余时间读读书。“我到美国不久,一个朋友是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教授,他认识爱因斯坦。一次聊天的时候,朋友说,爱因斯坦现在很空闲,你可以去跟他聊聊。因此,我有幸与爱因斯坦聊过两次。他非常随便,一点都没有架子,他穿的衣服都没有我讲究呢。”半个世纪后,说到“他穿的衣服都没有我讲究呢”时,老先生灿烂地笑了,不世故很无邪。
“我这里故事很多,谁来开这个门,这门里就有故事。”103岁的人生,沉淀着不俗的经历和所见所闻。这和人生的轨迹有关,也和他通透智慧的处世有关。
即使是成为“反动学术权威”在宁夏的“五七干校”劳动的艰苦日子里,他依然以苦为乐面对周遭。时年65岁的周有光和71岁的教育家林汉达,被派去看守高粱地。满眼高粱,两人热烈谈论的却是中国语文。一天,林老问:“未亡人”、“遗孀”、“寡妇”哪一种说法好?周有光开玩笑说:大人物的寡妇叫遗孀,小人物的遗孀叫寡妇。又说,从前有一部外国电影译名《风流寡妇》,如果改为《风流遗孀》,观众可能要减少一半……最后,两人一致同意,语文大众化要“三化”:通俗化、口语化、规范化。
还有很多朋友们的故事,老先生也乐滋滋地讲起:
曹禺最爱看书,他的夫人最爱干净。夫人常常催促先生洗澡,曹禺无奈,坐进澡盆,一手拿书看,一手划着水,用“哗哗”的声音佯作洗澡骗骗夫人。
老舍最爱讲故事,一讲就离不开乌龟。大家说别讲了,换唱戏吧,结果,他唱了一段《钓金龟》!
80岁当0岁,他让生命重新开始
在采访中,103岁的老人,思维清晰,言谈风趣。
说到自己的高龄时,他自我打趣说:“上帝糊涂,把我给忘了。”
说到孙女一家远在美国时,他幽默总结:“原来中国人说是四代同堂,现在我们是‘四代同球’。”
一篇周氏版《陋室铭》,是他给众人关于长寿秘诀的回答:“山不在高,只要有葱郁的树林。水不在深,只要有洄游的鱼群。这是陋室,只要我唯物主义地快乐自寻。房间阴暗,更显得窗子明亮。书桌不平,更怪我伏案太勤。门槛破烂,偏多不速之客。地板跳舞,欢迎老友来临。卧室就是厨房,饮食方便。书橱兼作菜橱,菜有书香。喜听邻居的收音机送来音乐,爱看素不相识的朋友寄来文章。使尽吃奶气力,挤上电车,借此锻炼筋骨。为打公用电话,出门半里,顺便散步观光。仰望云天,宇宙是我的屋顶。遨游郊外,田野是我的花房。”
周有光年轻时生过肺结核,患过抑郁症。结婚时,家里的保姆悄悄拿着他们两人的“八字”去算命,算命先生说他活不到35岁。他不信,笑着说:“我相信旧的走到尽头就会是新的开始。”
老先生认为好的心态对健康至关重要,“我多年患失眠症,不容易睡着。下放到农村,做体力劳动,却把我的失眠症给治好了,一直到现在我都不再失眠。人遇到不顺利的事情,不要失望,也不要让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80岁的时候,他决定让生命重新开始。把80岁当作0岁,由此递加计算年龄。92岁那年,收到一份贺卡,上面写着:祝贺12岁的老爷爷新春快乐!至今提起,老先生还乐不可支。
他又说,“我97岁去体检,医生不相信,以为我写错了年龄,给我改成了79岁。医生问我怎么这样健康,我说这要问医生啊。”后来,周有光细细想了一下,总结了几条经验:
1.不吸烟,不好酒,只喝一点啤酒。
2.宴会上不随便吃东西。以前我在上海有一个医生顾问,他告诉我大多数人不是饿死而是吃死的,乱吃东西不利于健康,吃的还是要家常便饭。
3.平时讲究卫生,天天洗澡洗头。
4.乐观,坏事情里也能看到好事情。
5.晚上10点左右睡觉,早上7、8点起床,睡眠很好。中午还要睡一下,生活比较有规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