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经典何以传播:需具备正向面对的心态 传播技巧需补课

任艺萍
2016年04月12日08:0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当艺术家对经典文本做出属于他个体生命的解读、做出属于乃至超越了他所置身的那个时代的解读,他就是在赋予经典以新的生命,在通过自己的创作让静默的经典发声

  ·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投向中国,而中国正将目光凝聚在自身的传统之中,这是浩瀚经典的时代机遇,也是当代艺术家群体的生逢其时,期待经典的当代重生与传播,不仅为中国,也为人类文明带来光亮与启迪

  

  前不久,英国皇家莎士比亚剧团带来话剧《亨利四世》《亨利五世》,在京沪两地戏剧界引起广泛关注。这两部作品是英国纪念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系列活动的开篇。与此同时,中国的汤显祖逝世40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也陆续在亚洲、欧洲、美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开。两位戏剧家何以逝世400年依然为世人纪念?根本原因是他们的作品能超越时空,流传至今,它们对真理的探讨、对人性的挖掘与展现,丰富、深刻而又开放。

  总的来说,中国的文艺经典在当下的传播不太理想。诸多经典文本似乎仅出现在高等院校的书单上,学院之外鲜有人问津,遑论知音。这些经典在其诞生的本土尚且如此,在中文世界之外的影响力更难以乐观。境外翻译出版的文学作品多为中国当代作品,这当然是当代中国综合国力提升的文化表现。可在精神层面影响国人乃至铸造灵魂底色的一些经典作品,如曹雪芹的《红楼梦》、鲁迅的杂文和小说等虽有外文版,但传播力、影响力与其自身分量尚不相称。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我们的经典“养在深闺人不识”?当代艺术家对于经典的再创造解读,是经典文本得以传播的最重要的凭借,而这恰是当前文艺创作的短板。当艺术家对经典文本做出属于他个体生命的解读、做出属于乃至超越了他所置身的那个时代的解读,他就是在赋予经典以新的生命,在通过自己的创作让静默的经典发声。

  以《哈姆雷特》为例,近年来德国塔利亚剧院导演卢克·帕西瓦尔在舞台上同时呈现了两个哈姆雷特,象征着哈姆雷特不同的自我;在立陶宛国立剧院导演科索诺瓦斯的舞台上,根据时代特点,解读重点落在了命运的轮回与不可逆转。为何如此解读?“柏林墙倒了,世界没变……我们和我们国家的境遇合拍,一旦合拍,国民就喜欢我们的演出了——我们做戏毕竟是为了他们。”与此相似,英国国家剧院林赛·特纳导演的此剧被称为“为如今躁动不安的世界量身定做的《哈姆雷特》”。当艺术家找到古老文本与现实世界的共振频率,经典就赋予了艺术家通向自我表达的自由之路,艺术家则再次将经典激活——反观我们的经典文本有哪几部能幸运如《哈姆雷特》,不断被艺术家赋予全新的解读?《赵氏孤儿》或为其一。从见诸春秋《左传》、汉代《史记》《说苑》到成熟为元杂剧经典,18世纪曾被伏尔泰改编为《中国孤儿》先后在法英两国上演,这部剧至今活跃在中外舞台上,不能不说与这些文本形式多样的再创造有关。

  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在于内涵的不可穷尽与解读途径的多样。与创造性阐释相关,经典传播需要艺术媒介的多重再现。英国广播公司起用具有票房号召力的明星班底,持续不断地将简·奥斯汀的小说制作成“迷你连续剧”;凯尔经,爱尔兰文化的基石,被改编成艺术性和观赏性兼具的动画电影,雅俗共赏。值得关注的是,近些年来鲁迅及其作品正不断地以各种艺术形式呈现。电影《鲁迅》、豫剧《风雨故园》、话剧《故事新编》《狂人日记》《大先生》,个中作品虽有争议,却是让鲁迅走进了当代人的视野,值得鼓励。其他如借用传统园林太湖石的意象创造现代雕塑,用英文字母做成“方块字”等,对经典文化的传播也颇有新意。龚琳娜、老锣夫妇等音乐人将唐诗宋词谱写成现代音乐,当是一种探索。但这些还远远不够,在这之外更多的文学瑰宝需要得到各种艺术媒介的关注。以《牡丹亭》为例,近20年来产生较大影响者仅两部同名昆剧、一部芭蕾舞剧。

  经典的传播还需具备正向面对经典的心态。何为正向面对?首先是珍惜。中国驻德国文化参赞陈平说:“我很少看到有哪部经典在本国都不被认可,在国际上却大受欢迎。”回溯时光的长河,我们的文学艺术大家多如繁星,却如晨星般寂寥。安徒生诞辰200周年,从丹麦皇室到普通百姓,举国欢庆;都柏林,詹姆斯·乔伊斯的家乡,每年举行国际文学节;波兰更是以肖邦命名国际钢琴大赛,且参赛者只能演奏肖邦作品。我们却有许多名人故居一夜之间被推土机铲除,或者许多名人故里因为有利可图遭到“抢注”,名人本身却被遗忘。

  经典传播除了主观积极努力之外,还有许多技巧、策略需要补课,尤其是翻译课。李白的诗歌曾因美国意象派诗人庞德的翻译,推动了西方现代诗歌的进程;唐代僧人寒山的诗被系统翻译成英语后,影响了嬉皮文化。中国当代作家群的创作也因汉学家的翻译与中国国力的增强而逐渐引起关注,比如莫言、刘慈欣和曹文轩先后获得国际性文学大奖。但尚有很多明珠有待发掘,有待艺术家将其推到世人眼前。

  如今,中国不仅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改变着全球的政治经济格局,中华传统文化的复兴也正一点点改变着人类对自身命运的理解与把握——越来越多的人正将目光投向中国,而中国正将目光凝聚在自身的传统之中,这是浩瀚经典的时代机遇,也是当代艺术家群体的生逢其时。期待经典的当代重生与传播,不仅为中国,也为人类文明带来光亮与启迪。


  《 人民日报 》( 2016年04月12日 14 版)

(责编:王鹤瑾、陈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云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云台》主演谈如何解锁历史人物
  • 王千源:别丢掉,对表演的热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