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冯其庸的“风雨平生”:曾十赴新疆 三上帕米尔高原

2017年01月22日18:22 |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1月22日电 著名学者、红学家冯其庸今天中午12时18分在京去世,我国文学界又痛失一位大师!冯老不仅是著名的红学家,除以《红楼梦》研究著称于世,他还涉猎历史、国学、文学艺术、考古、文物鉴定收藏等诸多领域,红学以外的他,更是一位诗人、一位画家、一位书法家、一位非常优秀的摄影家、戏曲评论家。

冯先生出身贫寒,努力攻读,毕业于著名的无锡国专,后投笔从戎。1949年以后,历经风云变幻,仍一意向学,不仅主持校订《红楼梦》而成一代红学大家,创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提出“大国学”新概念,更十赴新疆,三上帕米尔高原,又穿越米兰、罗布泊、楼兰、龙城、白龙堆、三陇沙入玉门关,查实了玄奘自于阗回归长安的最后路段。他重视文献记载,重视地面遗迹的调查,重视地下发掘的新资料。三者互相印证,才作定论。这一颇有心得的学术路径在其口述自传中得到充分的展示。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风雨平生——冯其庸口述自传》以口述自传的形式,简明而生动地叙述了著名文史学家冯其庸先生九十多年来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和他所开辟的学术道路。下面,本网节选本书的自序、后记与精彩书摘,感悟大师的一生。

自序:

我一生受过不少磨难,小时是经常挨饿。日本侵华期间,我从日本鬼子的刺刀尖下躲了过来。三十岁我到了北京,我常常受到当时极左运动的批判。反右运动时,我被学校内定为第三名右派,幸得中央领导来听我的发言,称赞了我,才幸免于难。“文化大革命”开始,我在人民大学第一个受批斗,我熬过了这场噩梦似的十年浩劫。1975年,我被借调到文化部,主持《红楼梦》的校订工作,我的命运开始发生了重大的转折,我的许多著作,都是在1975年之后写成的。

我曾十赴新疆,三上帕米尔高原,查实了玄奘取经回归入境的明铁盖山口和经公主堡到达塔什库尔干石头城的瓦罕古道。之后我又穿越米兰、罗布泊、楼兰、龙城、白龙堆、三陇沙入玉门关,查实了玄奘自于阗回归长安的最后路段。

我还经历了前后二十年的时间,查证了项羽不死于乌江的历史真相。我的学术道路,是重视文献记载,重视地面遗迹的调查,重视地下发掘的新资料。三者互相印证,才作定论。

我的这部口述自传,简略而扼要地叙述了我九十多年来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和我自己开辟的学术道路。2015年2月,我被国务院聘任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愧受之余,希望我的治学经历和著述,能对文史研究领域,稍有裨益;而这本小书,也对想要了解我的人有些用处。

冯其庸九十又三于瓜饭楼

2015年10月15日

后记:

这部口述自传,是从2012年8月8日开始的,至今已前后经历四年。延搁的原因,是因为我不断生病,有时一病就是几个月,这样就把这件事延误下来了。

原先开始口述时,只是说为了馆藏,供读者查阅,要录像、录音,没有说要转成文字出书。后来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又把录音转成文字了,我事先并不知道。但是口述录音与文字表述的区别是很大的,何况我的口述几次中断,前后也有脱节和重复,加上我是南方人,语言上也容易出差错,所以文字的加工费了很大功夫。

还有这部口述自传,主要是叙述我个人的经历,没有涉及学术界、文化界、艺术界的许多朋友,更没有涉及海外的友人,真正只是叙述我个人几十年来坎坷的经历。

这部口述自传又经过了我五次的增删和修改,现在终于定稿了。但现在的定稿,大量是我修改和增补的文字,所以已经不是纯口语化的记录了。我所以同意出书,只是为了存留一些历史的记忆。本书的图版,全是高海英挑选制作的。

整个录像、录音和转成文字,是田苗和宋本蓉等几位国家图书馆记忆中心的同志做的,文字的转化和整理主要是宋本蓉做的,我做了删节和文字的修改、增补。

谢谢他们几位的辛劳和耐心,使这部书终于能面世。

2015年7月8日冯其庸九十又三于瓜饭楼

(文字来源:商务印书馆)

(责编:陈灿、陈苑)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云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云台》主演谈如何解锁历史人物
  • 王千源:别丢掉,对表演的热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