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专题研讨会在京召开

人民网北京2月27日电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全国第十次文代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剖析节目创作过程,评议作品艺术特色,提升舆论引导能力,推动语言类节目健康有序发展,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曲艺家协会等共同主办的2017年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专题研讨会近日在京召开。
春晚语言类节目历来是央视春晚的重头戏,是广大人民群众最为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语言类节目有着完整的故事情节,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风趣幽默的人物形象,这些不仅展现出了我国传统艺术的发展态势、大众文化的丰富特征,也表现出了我国社会文化的变迁和民族审美心理的变化。春晚语言类节目在给人们带来欢乐的同时,也带来了对于社会文化的深度思考和社会风尚的积极引领。
会上,专家就上述问题各抒己见,进行了充分地探讨与交流。大家一致认为,语言类节目要想赢得观众,就要满足观众的积极审美需求。创演人员要善于倾听时代声音,把握时代脉搏,紧随时代潮流,深入观察生活,用心体验生活,努力创作、演绎出最能反映当下社会主题的精品力作,在谈笑风生中艺术呈现现实生活。
“姜昆、戴志诚的相声《新虎口遐想》是今年春晚最受欢迎的语言类节目之一,除了巧妙构思布局,我更喜欢它的节奏。”山东省曲协主席孙立生指出,相声绝不仅仅是技巧功夫的展示和逗乐,没有思想文学的支撑,技巧逗乐都不可能会抵达整体的适度与和谐。
由冯巩、傅园慧、林永健带来的小品《信任》也引发了大家关注。谈及该小品,孙立生认为,选择信任危机这一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话题,“首先有胆识有智慧,其次,它坚持用故事情节刻画小人物形象传达作品立意的曲艺传统,整个作品几乎没有一句空洞概念化说教,而是用一个接一个的情节推动故事向前发展,让观众不知不觉地去思、去悟、去发现、去辨别、去判断。”
“今年央视春晚小品创作关注现实,从生活出发,坚持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体现了对艺术理想的坚守和追求。”资深曲艺人崔凯认为,春晚语言类节目对于艺术创作和欣赏都具有引领作用。(姜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