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

中国人怎样读懂中国画——专访中国美术学院林海钟教授

人民网记者董子龙
2017年08月08日10:44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中国画是中国特有的传统风格绘画,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本应为中国人所熟知,可时至今日,却鲜有人能讲的明白。中国画从哪里来,我们该如何理解认识中国画呢?带着诸如此类的种种问题,记者专访了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山水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画系综合专业工作室主任林海钟教授。

中国画——中国古人认识天地的手段之一

“中国自古选拔人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共识,知道这个基础以后,个人的修养作为一个目的,就要通过读书和画画来提高。如果你不能考取功名,就不能入世,那么另外一扇门为你打开了,比如山水画。在有关季节的古代书画作品里面,秋冬多一点,而春夏少一点。这是因为画春夏多是人比较顺的时候,逆境,就会画秋冬。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嘛,所以秋冬的画就要多一些。当然到了最后,古人会觉得无论是入世或者出世其实都是好的,因为无论你做多大的官最后都要落叶归根,他们会把京城里面做官学的知识和收集的典籍带回穷乡僻壤,教育下一代。中国历史数千年就是这样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如果你认识到这些,你对中国画就会有个相对深刻一些的理解了。”

林教授从事教育工作近三十年,讲起自己的专业,切入角度新颖,表达的方式更是形象生动。在他的描述下,中国古代文人的生活画卷,徐徐展现在眼前。不料此时林教授话锋一转,把画面拉回了当今的画坛,并抛出了一个现实的问题。

“经常有人看到古人画的竹子,认为就这么两笔,这有什么了不起,自己也会画,但是画了几次就会发现,虽然寥寥数笔,自己却是画不出古人的意境,这个关键在哪里?”

林教授告诉记者,在古人的认识中,眼前的任何景象,不仅有它的“形”,更有“象”。在古代先贤提出的中国画六法中就有一项叫做“应物象形”。

中国画的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应物象形讲的是指当这个景映入你的眼睛的时候它呈现出两种现象,一般人只理解为形而不是象,而象是古人通过对事物的认识,品出来的东西。因为在古人的认识中,只是把一件物体临摹到纸上,画的很逼真,并不算什么本事,画里面真正能体现一位文人的学问与格调的,就是这个品出来的‘象’”。

古人书画作品中的“象”是个人对天地的认识,有着个人见解的特殊性,那么作为现代人,应该如何读懂中国画呢?林教授针对这个问题,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独门秘笈”。

如何读懂中国画——图像文字,双管齐下

“我解读这个画的时候,会从题跋入手。题跋往往会出现对这幅画的解读,那么文字和图像之间的关系和区别,能够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古人的思想,并且回头去看书的时候会发现书本也不完全可靠,题跋之中会有些新的发现。”

“比如我曾经看过一张清初四王之一王鉴的画,里面就有一段题跋讲到,他曾经问董其昌,黄公望的画哪些比较好,董其昌说自己晚年曾经看过一张比如大家熟知的‘浮峦暖翠’还要精彩画,但是由于见到这幅作品时间较晚,董其昌著名的著作《容台集》里并未收录,这段记录对于古书画研究者来说无疑是一段很重要的信息。”

作为普通书画爱好者,想欣赏古画,如果没有一定的基础,不要说古画,想读懂题跋也不容易,林教授告诉我们,古人的绘画代表了古人的学养,而古人的学习是通过阅读研究经史典籍动笔抄录等办法。所以现代人如果想更好的了解古代书画,就需要从打基础开始,读古书,练书法。

学习中国画——先从练书法入手

“绘画的的基础就是书法,以前的朝廷会以书法优劣选择人才的。只有写字的人才能明白,笔墨是很敏感很精细的东西,能展现的信息很丰富,结字,用笔,主观性情融入到客观的规则里面,完美结合的时候它就呈现出经典的东西 。比如王羲之的草书,唐代的楷书。”

林教授对中国书法十分重视,自己不但研究古代碑帖,还会经常流连于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只为能亲眼欣赏到古人的书画真迹。聊到兴起,林教授给我们分享了自己的一段神奇经历。

“有一次偶然的机会看董其昌的真迹,感觉是有一团阳气的,觉得满屋子都是亮的,我当时就以为是错觉。后来有一次在东京的博物馆看到董其昌的一段题跋,它的内容非常有趣: 古人所谓神品之神,是什么意思呢? 曾有人看到一个地方放光,挖下去结果是苏东坡的题跋,又有人看到一块地总在放光,挖下去发现是赵孟頫题刻的石碑。董其昌这个人挺狂,他就说,苏东坡和赵孟頫的字说实话不怎么样,但是他们的字能放光,可见他们的精神,注入了自己的作品里面。我读完这个作品就确定,当时我之前那次看到的不是错觉,而是一种对书画作品的感应。”

在采访的最后,林教授告诉我们,中国书画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博大精深,艺术性,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从他个人来讲,提高个人修养,识人知物,也完全是按照品读书画的那一套办法。不过,林教授也强调,自己的修为远远不够,想要完全了解中国古代书画,传承传统文化,可能还需要几代人的努力。也许,正是有着这样一批对传统书画执着坚持的学者,才能够在浮躁纷杂的当下,让古代先贤眼中的青山绿水,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吧 。

(责编:袁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云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云台》主演谈如何解锁历史人物
  • 王千源:别丢掉,对表演的热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