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

能进京 能下乡 熟悉的高甲戏又回来了

2017年11月08日09:17 | 来源:新华社
小字号
原标题:能进京 能下乡 熟悉的高甲戏又回来了

月色皎洁如银,村庄里锣鼓阵阵。晚上九点,福建省南安市吕茂村里,高甲戏《谋储记》正在上演。舞台上,演员们唱念做打演得精彩;戏台下,观众们击节哼唱看得认真;舞台旁,孩童们奔跑嬉戏玩得开心。

在后台昏暗的灯光下,南安市高甲戏剧团团长张芳颂铺开一张填得满满当当的日程表,“年底这段时间几乎天天有演出,今年我们已演已订的戏已经有近300场,明年的戏也订出去100多场了。”对于能够重新赢得观众的认可,张芳颂感慨万千。

南安市是福建五大地方剧种——高甲戏的发源地,作为县级专业剧团,南安市高甲剧团曾有着十分辉煌的历史。上世纪九十年代,南安市高甲戏剧团曾创作出《大汉魂》《沉浮记》等多个优秀剧目,并先后夺得“五个一工程”提名奖、曹禺奖等奖项,也曾进京汇报演出、荣膺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

不过,南安高甲戏剧团却一度在市场的大潮中迷失了:剧团被承包给个人,由于只看重经济效益,不再注重原创剧目,演出质量和场次大大缩水,观众流失严重,南安的高甲戏一度跌入低潮,“戏曲之乡”的“帽子”也被摘掉了。

“当时很多演员给我拜年,新年的年字还没说出来,就哭了。”张芳颂说,因为无法接受剧团艺术水准的迅速下滑,许多优秀的演员纷纷离团,南安市高甲戏剧团也很快名存实亡。

2012年,借由文化体制改革的契机,张芳颂在市里的支持下,再次把班子拉了起来。他们立团的理念依然是“以市场艺术供养剧场艺术,以剧场艺术拓展市场经济。”

“我们的戏剧创作既要看经济效益,更要看艺术质量,要做到进得了京、下得了乡。”张芳颂说。为了重新激发演员创作和演出的积极性,剧团让演员入股来当股东。同时,为了能让演员潜心钻研业务,剧团设置了保底收入,解决演员的后顾之忧。

经过几年的发展,南安高甲戏剧团再次焕发了活力,重新赢得了市场,艺术水准也不断提高。新编大戏《郑成功》还专程赴台湾澳门等地演出,大获成功。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这对于我们戏曲工作者来说,更加坚定了信心。要把精神落到实处,我觉得就是一句话,‘出人出戏出精品’,让更多的人爱上传统戏曲。”张芳颂说。

(责编:温璐、吴亚雄)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云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云台》主演谈如何解锁历史人物
  • 王千源:别丢掉,对表演的热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