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

《国家宝藏》火了 让国宝重器“开口说话”

2017年12月08日08:47 | 来源:光明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让国宝重器“开口说话”

  作者:李思辉

  新近开播的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火了,开播第一期,便得到了豆瓣9.3分的超高评价。该节目历时两年打磨,可圈可点之处不少,但最令笔者感动的是,它激发和释放了国宝重器的人文气息,让它们得以“开口说话”。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每一件看似冰冷的文物都是对历史烟云的见证,都承载着许多鲜活的人和事。与文物展示有关的文艺创作,若能在普及文物知识、展示文物精湛工艺的基础上,用心往更深处挖掘,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就可能激发和释放出文物所蕴含的浓浓人文气息,让文物“活”起来。

  《国家宝藏》较好地做到了这一点。第一期节目中,石鼓引出了故宫守护人的故事。抗战时期,为避免百万件国宝被日寇洗劫,梁家第一代故宫守护人梁廷炜辗转全国16年,将石鼓护送到南京。抗战胜利后,其子又将石鼓运回北京。如今,作为梁家第五代故宫守护人,梁金生继续守护着石鼓等文物。一件石鼓,五代国宝守护人,文物背后的故事多么鲜活。“谁其守之?惟吾队士。谁其护之?惟吾队士!”当几代国宝守护人一同宣读当年的《故宫守护队队歌》,谁能不为之心头一热呢?

  启用“明星护宝人”,让深受不同年龄层观众喜爱的艺人在节目中扮演角色,穿越时空对话,则是力图以戏说形式展现文物与历史人物的联系。轻松活泼的画风也丰富了观众体验,让《国家宝藏》较之传统的鉴宝节目多了一些趣味。当然,这类节目中的穿越、诙谐需要把握好度,避免过犹不及。从传播效果上看,严肃的国宝故事讲述也好,适当诙谐有趣的文物戏说也罢,都是为了让文物“说话”,释放其内在的人文气息、历史温度、情感色彩,更加贴近普通人,可谓殊途同归。

  每一件国宝重器及其蕴含的精神财富,都属于全体国民。媒体也好,博物馆也好,都应努力创新表达方式,让文物以可亲可近的面貌进入公众视野,让公众共同欣赏,共同收获感动、快乐乃至自信、自豪。

  《光明日报》( 2017年12月07日 02版)

(责编:吴亚雄、蒋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云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云台》主演谈如何解锁历史人物
  • 王千源:别丢掉,对表演的热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