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

“乡愁诗人”余光中逝世享年90岁 梁实秋赞左手散文右手诗

陈灿
2017年12月14日14:29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人民网北京12月14日电(陈灿)不论是那一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还是让人忍不住吟了又吟的《听听那冷雨》,余光中都存在于每个中国人的记忆里。据台湾联合新闻网报道,诗人余光中今天病逝,享寿九十。

报道称,余光中日前传出疑似有些中风,肺部感染,转进加护病房。后余老旅居在外的女儿们也从国外赶回,谢绝采访。结果仅1天之隔,这位作品多选入课本、文坛的“璀璨五彩笔”就过世,亲人与文坛好友都十分伤痛。

著名作家李辉在朋友圈写道:“惊悉余光中先生逝世噩耗,令人难过。也是与先生有缘。2002年,余光中夫妇回到苏州清明扫墓,正好吉林卫视开始回家拍摄,跟踪先生一路拍摄,在船上朗诵乡愁,令人难忘!第二年我第一次去台湾参加海峡两岸青年文艺营,正好与先生相遇,一起合影留念。他送萧乾先生书,萧老转送于我,余光中编选的怀念梁实秋文集,也一直留存。先生虽远行,乡愁仍流传!诗人永远与我们同在!”

“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泉州永春。1950年他随家人迁居台湾。多年来,余光中笔耕不辍,创作了许多经典的诗歌和散文。梁实秋曾称赞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生于1902年的梁实秋和余光中是两代才人,可谓各领风骚。余光中于1987年在文章中曾谓“如无实秋的提掖,只怕难有光中的今天”。

“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余光中,在现代诗、现代散文、翻译、评论等文学领域都有涉猎,大学时期就读外文系的他,还没毕业就在文学刊物上投稿诗作,受到梁实秋赏识后出版诗集处女作《舟子的悲歌》;毕业后,更与覃子豪、锺鼎文、邓禹平等当时文坛上活跃的青年诗人们,共同创立蓝星诗社,《蓝星》周刊也成为文坛一本非常有影响力的着作。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他的文学风格悠远、辽阔、深沉,出版诗集21种、散文集11种、评论集5种、翻译集13种等等。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等。

余光中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这一句句击中内心的文字使他的名字永久地镂刻在了中国新文学的史册上。

一首《乡愁》影响几代人

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里写下《乡愁》。一首《乡愁》传诵至今,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40多年来,这首诗在海内外华人间被广为传诵。余光中近年出现在公众视野里时,屡屡被问及他的乡愁。1992年,余光中应邀来到北京,虽然不是小时候的故乡,但看到的京城胡同、故宫和梁启超故居,还是十分亲切。

“虽然出生之地已到处高楼大厦,但也不乏依然故我的江南人家,以及庭院里生长着的一株株桂树枝叶茂密,它让我闻到了小时候的桂花香味,只是再也寻觅不到儿时捉迷藏的小伙伴了。”余老真正回故乡是2000年,当时余光中第一次回到阔别多年的母校南京大学,感慨万千。

这些年,余老先后到了山东、湖南、湖北等很多“小时候都没去过的地方”,写了许多关于返乡的诗。他说,大陆变了,人口多了,道路也顺了;故乡的菜、方言还保留,可是有些自然环境已经改变。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责编:王仁宏、何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云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云台》主演谈如何解锁历史人物
  • 王千源:别丢掉,对表演的热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