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

为了明天,收藏今天——一位博物院人的新年期盼

邱冰清
2018年02月15日17:57 | 来源:新华社
小字号
原标题:为了明天,收藏今天——一位博物院人的新年期盼

  “左边放一盘有歌曲的磁带,右边放一盘空磁带,我们小时候买不起有歌的,就用空白带录一下,这叫对录。”一台老式录音机前,一位父亲给他刚上初中的儿子讲“老物件”时,想起了过去。

  春节前夕,南京博物院特展“回家过年”迎来了它在丁酉鸡年里的最后一批参观者。粮票、瓷缸、老沙发、黑白电视机……从上世纪60年代到新世纪,通过反映家庭生活状态变迁的场景、实物、影像等,把过去的年味儿“搬到”今天,让大家找到“回家”的感觉。

  “好多是家人一起来。边看边说‘我当时过年就穿这种花棉袄’。”南京博物院副院长王奇志说,这说明展览达到了效果,将不同年代的人“扭”到一起,找到自己的文化基因。

  为了明天,收藏今天。“这里不仅有上百、上千年历史的文物,凡是见证人类及社会变迁的物件都可成为藏品。”王奇志说。

  在快速发展的当下,人与过去的距离远了。王奇志表示,通过“回家过年”这样的浸入式展览——沙发坐一坐、茶杯拿起来看一看,缩短观众和展品的距离,拉近人与历史之间的关系。

  “我们非常在乎观众的想法,关注他们想看什么。”王奇志说,南京博物院从传授知识的维度,向更强调观众的主动性、互动性和参与感转变。“不再是灌输式,而是观众在展览或活动中,选择自己感兴趣内容补充到自己原有知识体系中去。”

  2017年南京博物院参观人次达329万,比2016年增加40余万人次。举办各类公众活动758场,其中社会教育活动538场,非遗活动220场。全年新办展览25个,免费讲解服务5540场。据统计,每位参观者平均停留时间约3小时40分钟。

  这些数据折射出公众对历史、文化等越来越关注。2017年底一档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掀起了“国宝热”,节目中压轴登场的南京博物院一期一经播出,许多观众慕名而来寻找节目中出现的藏品。王奇志表示,“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我们高兴的同时也深感压力。”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国家宝藏》的热播为各博物馆的“2018”开了一个好头。王奇志说,目前南京博物院已经确定今年的几大展览,包括有关司马金龙的特展,引进捷克画家穆夏、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的作品等,为大家打开一扇了解国内外艺术文化的窗户。同时,文博教育活动将逐步形成体系,并加入评估机制,更好发挥教育功能。

  此外,在持续重视青少年群体的同时,南京博物院将加大对“银发族”的关注力度,提供更精准的分众服务,让所有来南京博物院的观众都有所收获。

  “我们要更加努力,做到‘有人来’‘愿意留’‘满意走’。”王奇志说,他期盼与更多同仁一起为后世后代讲好我们的国宝重器。

(责编:韦衍行、汤诗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云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云台》主演谈如何解锁历史人物
  • 王千源:别丢掉,对表演的热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