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

古今融汇再续新传奇 中国民乐进入璀璨新时代

杨媚
2018年03月14日07:51 | 来源:深圳特区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中国民乐进入璀璨新时代

华阴老腔

澳门中乐团

笛子演奏者戴亚

  ◎ 深圳特区报首席记者 杨媚

  葡萄牙吉他曲与中国民歌混搭出“狂想曲”,陕西传统地方戏与现代摇滚乐碰撞出新火花,以西方曲式结构来丰富二胡、古筝等的乐曲创作……这就是即将在2018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上奏响的“中国好声音”。

  以“联接中外,沟通世界”为主题的2018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将于3月23日-4月29日在深圳音乐厅、深圳大剧院、保利剧院等多个主要剧院举行。各国艺术家齐奏丝路乐章、世界文明互鉴并进,这个音乐季既是展示各国音乐艺术成果的“大舞台”,更是观察中国民族音乐最新发展动向的“瞭望塔”。从今年音乐季的节目选择和内容编排上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民乐已经进入了生机勃发的新时代。

  趋势1

  古今融汇,时代气息再续古筝新传奇

  “丝绸之路是用音乐铺成的,在这条古道上,可以听到最美的音乐。”著名作曲家王洛宾这样说。

  如今中国常见的民族乐器,有不少都是由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的,如流传于波斯、阿拉伯的唢呐,由印度经龟兹传入内地的琵琶,从西域及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传入中原的胡琴等等,这些乐器传入中原,又被中原文化影响而再造重生,极大地丰富了古今中华民族的音乐文化库。

  如何让历史悠久的民族器乐焕发新生?如何再续民族器乐传奇?“一带一路”音乐季中以“梅兰竹菊”为题的民乐大师音乐会无疑是最佳“案例”。去年,6位顶级国乐大家联袂献艺,在深圳刮起“最炫民族风”,并创造了票房奇迹。

  今年,这一口碑之作升级成为“大国之音——梅兰竹菊国乐八大家专场音乐会”,胡琴、古筝、笛子及唢呐演奏大师宋飞、王中山、戴亚、刘英分别带着自己的一位爱徒,音乐会曲目突出一个“新”字,多为新创作作品。

  比如叶小纲创作于2001年的古筝独奏曲《林泉》,作曲家的灵感源自宋代画家郭熙的山水画理论专著《林泉高致集》,以浓淡相宜的手法为听者展开了一幅形态各异的“水”之画卷。作品充分发挥了古筝所擅长的“高山流水”式的流动音响特质,在保留民族调性的同时,又借鉴了西方传统曲式结构,深具现代气息。

  有不少乐评人认为,《林泉》是现代筝曲的创作典范,其独到之处在于不像传统古筝乐曲那样固守于地方色彩,从而让音调风格的民族特点向外延展,从而实现了传统意蕴与现代气息完美融合。

  音乐会的其他几首新曲目,均洋溢着时代气息、现代思维,让人耳目一新:唢呐曲《敦煌魂》,以丝绸之路文化为历史参照,融入现代作曲技法,令人耳目一新;二胡独奏曲《二胡随想曲第五号——纳西》,包含浓郁的西方现代音乐元素;笛子独奏曲《胡旋舞》,以现代人的思维再现唐代西域风情……

  趋势2

  中西合璧,葡国吉他曲混搭中国民歌

  说到中国民乐的创新发展思路,专家学者口中都绕不开“中西合璧”这个词。中西合璧,不仅指一种作曲手法,更代表着放眼世界、胸怀未来的全新创作理念。

  不少深圳观众还记得去年首届“一带一路”音乐季上香港中乐团的“丝路幻想”音乐会。今年,又一支港澳地区的民族管弦乐团——澳门中乐团将带来“京华国韵”音乐会,演绎中国民乐“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最新实践成果。

  记者去年在“一带一路”音乐季上专访过香港中乐团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阎惠昌。他说,“民族管弦乐队”发源于上世纪20年代,形式上借鉴西方交响乐队,使用的是本民族乐器。相比起过往的单乐器时代,乐队的特色是古为今用的乐器编配、音色各异的乐器效果和“和谐”的交响性要求。

  比如香港中乐团就曾用西方萨克斯演绎丝绸古韵,以民族管弦乐弹奏《上海滩》等经典港剧主题曲,还用传说中的唐代古韵开启古今繁荣盛世之旅……这种音乐创新不仅在华人圈子里颇受认可,也深受世界各地观众喜爱。

  今年登台的澳门中乐团,也将“中西合璧”进行到底。他们不仅演奏《国风》《丝绸之路》等民族管弦乐精品,还将带来以澳门为题材的最新委约作品《澳门随想曲》和广受好评的《澳门狂想曲》。

  其中的《澳门狂想曲》,原来是为澳门回归而作的葡萄牙吉他与澳门中乐团的一首作品。作曲家关廼忠以两首葡国吉他曲和两首中国民歌为素材,乐曲极富有葡国音乐情调,又有传统广东音乐的旋律,是两种音乐文化合璧之典范,充分体现澳门中西文化融汇的特点。

  在音乐会上,澳门中乐团创新地用中国弹拨乐器柳琴来演奏葡萄牙吉他的独奏部分,营造出另外一番韵味。

  趋势3

  走出“封闭圈”,华阴老腔碰撞现代摇滚

  在民乐的传承道路上,如何走出“封闭圈”,用现代化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拓展受众?这几年,华阴老腔的成功给了我们很大启示。

  华阴老腔是中国最古老的戏曲之一,已有两千年历史,声腔刚直高亢、磅礴豪迈,却因表现形式单调长期以来难以吸引观众。此外,长久以来“只传本宗本族本家男性”的家族化传承方式,使它像“音乐化石”般遗存了最为原生态的风貌,却在客观上限制了它的传播范围,面临着传承危机,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许多中国人根本不知道“华阴老腔”为何物。

  直到2015年底,歌手谭维维将自己的现代摇滚乐与老腔表演相结合,“女娲娘娘补了天,剩下块石头是华山”的“神曲”一夜炸醒朋友圈。次年,她又和老腔艺人一起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华阴老腔一声喊》引起更为广泛的反响。华阴老腔这种“中国最早的摇滚”,从此几乎无人不知。

  谭维维曾经说,华阴老腔的成功,不是民族音乐与摇滚的“嫁接”而是“融合”,并不是摇滚乐加点民族元素或某些乐器那么简单,而是根据华阴老腔的特点融入现代摇滚元素,从而诞生新作品。借助摇滚乐的时尚化,华阴老腔得以走出跨界的精彩之路。

  今年的“一带一路”音乐季上,华阴老腔就将在深圳“吼”出原生态的质朴。在“吴蛮与丝路音乐大师及华阴老腔皮影音乐会”中,华阴老腔皮影戏11位老师傅组成的乐队,将演奏《关中古歌》《大汉意韵》《将令一声镇山川》和老腔皮影戏《三英战吕布》等,让深圳观众得以领略来自黄土高坡的豪迈苍凉。

(责编:冯粒、袁勃)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云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云台》主演谈如何解锁历史人物
  • 王千源:别丢掉,对表演的热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