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

太行山下千年古村“变形记”

2018年06月09日11:23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小字号

太行山下千年古村“变形记”

  良户古村里施耐庵题字的砖雕

  在外游历多年的高平人刘斌没有想到,自己的一腔学识可以在家乡派上用场。而像刘斌一样的年轻人,正逐渐在这座千年古村里找到自己的位置,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也让古老村落发生着改变。

  在太行山下的山西省高平市,始建于唐代的良户古村依然保留着珍贵的历史遗迹。金元时期的玉虚观清晰地刻着“金大定十八年”的字样,明清时期的院落鳞次栉比,穿插在屋檐、墙壁上的砖木石“三雕”艺术,依稀可见当年的工匠精神。

  良户古村里的砖雕博物馆

  不仅古庙宇保留完整,良户古村还传承着街道士、出旗山、擎神会、百子桥、晒龙王、迎神赛社等众多独特的民俗文化。然而,古韵犹在的良户村却没有固守传统,而是通过新兴业态为古村增添活力。

  毕业于东北林业大学兽医专业的刘斌,目前在良户古村的“骑士乐园”工作,他“掌管”着马匹、羊群和若干头猪。这些动物是良户古村自然教育基地的“老师”,让过去关闭在农户里的家畜,成了孩童们的新宠。

  出生于高平的刘斌毕业后曾在内蒙古的奶牛场工作,也曾在北京的马术俱乐部工作,他从没想过可以在家乡继续从事热爱的事业。“我老婆也是高平的,结婚后就一直打算回乡工作。在良户古村工作既可以照顾家庭,也能让在外打拼的年轻人不再漂泊。”刘斌说。

  已是5岁孩子的母亲田烨就是为了孩子回来的,她从餐厅服务员做到经理,在外打拼了六七年的田烨一直放不下家里的孩子。2018年初,田烨成了良户古村自然教育基地的负责人,虽然挣得不多,但一家人其乐融融,已让她觉得知足。

  这一切的改变都离不开年过花甲的杨建新。

  5年前,经历过下乡、当兵、从政、下海的杨建新带着毕生的积蓄来到陌生的良户古村,投身古村落保护和乡村复兴之中。把过去四处散落的垃圾堆、臭气熏天的旱厕进行改造,还重修了地下排水系统,在各级部门的参与下把古院落重新修缮,古村面貌焕然一新。

  金元时期的玉虚观

  修缮好的古院落里,“砖雕博物馆”、“木雕博物馆”、“老电影茶吧”、“四合院民宿客栈”、“良工坊”手工艺品作坊等文旅业态逐渐形成,停业废弃的村办煤矿办公楼改建成了供200人同时就餐和30个住宿房间的艺术酒店。

  “古村落+艺术”是杨建新坚持的发展方向,他曾邀请行业专家对良户村的古建保护、开发定位、发展方向、客群来源、主营收入等方面进行研讨,定下“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基地”的战略定位,旨在未来将把良户建成中国乡村文明的展示窗口、文化艺术的创作基地等。

  现任高平市良户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杨建新把古村的保护开发当做自己的毕生事,也逐渐在此过程中找到平衡。

  在良户的保护性修复和开发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就业机会。70多亩土地成了“爱自然亲子农场”,农民有了租赁收入的同时,还可以在农场种植、养殖取得劳务。而像刘斌、田烨一样的年轻人也愿意回到家乡,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

  “现在良户村在古村建设和经营中就业的村民已有上百人,未来预计每户将有一个人在文化旅游业就业,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将增加7000元人民币以上,在原来的基数上翻一番。”杨建新说。

  “古村活化,眼睛不能仅仅盯在村内的老建筑上,要把整个乡村的土地利用、荒山林地利用都考虑进来,通过旅游农业、有机农业,提高土地收益,才能达到乡村复兴的目标。”杨建新说,“保护古村落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根本,这是一辈子都做不完的事。”

(责编:韦衍行、汤诗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云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云台》主演谈如何解锁历史人物
  • 王千源:别丢掉,对表演的热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