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本网原创

致敬改革开放四十年,文化大家讲述亲历——

见证人·第四期|姜昆:以欢笑的形式记录时代【2】

黄维、宋子节、韦衍行
2018年08月24日08:01 |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小字号

“有了讽刺,相声才有灵魂”

人民网:改革开放40年间,您始终活跃在相声舞台上,从中央广播文工团说唱团的一员,到中国曲协主席,在您看来,相声在社会进程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姜昆:相声是记录时代的画册。相声艺术一直紧跟时代步伐,应时而变。它反映出彼时的社会风气、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以及存在的现实问题。但是这些又是以欢笑的方式为人所熟知。

30年代侯宝林大师第一次用流行歌讽刺贫富不均,促进相声的新生;1961年中国队在第26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获得男团冠军,马季先生和李文华先生表演了《三比零》,用相声记录了中华民族共享的荣誉。

不过现在再播放三十年前的《虎口遐想》,已经有相当一部分人听不懂了。三十年前的生活符号,早已随着时间流逝在历史长河中。这恰恰说明,社会在进步的同时,也为相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动力和源泉。作为曲艺工作者,要始终与时代并肩而行。

人民网:如今的相声创作中,又有哪些新的变化?

姜昆:今天,正经的相声似乎不太受欢迎,无厘头的相声创作反而越来越多。三十年前,正统内容太多,社会呼唤娱乐精神;而现在,观众每天面临的生活压力太大,他们需要在剧场里放松,而不是在业余时间还玩命地“动脑筋”,所以一些相声为了迎合观众写出很多无厘头的段子。可是在我看来,相声不能在娱乐成为一种文化精神的时候失去自我的传统。

有了讽刺,相声才有灵魂。相声的讽刺功能不应被弱化。通过剖析一些消极的社会现象,夸张其中不合理的部分,使观众发笑,最终以一种轻松的状态实现针砭时弊的严肃功能。很多优秀的传统相声都把讽刺发挥得淋漓尽致。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民族的自信,一个社会的自信,就体现在能不能自省,能不能通过讽刺来查找自身的弊病。这是一个民族自信的表现。所以,时代在进步,但讽刺的功能依然是相声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它能够充分激活相声的蓬勃生命力。

人民网:您认为传统相声能够为时下创作新相声提供哪些帮助?

姜昆:传统相声是一座蕴含巨大精神资源的富矿。如果离开传统,只讲创新,会因为传统基础不足而在创新过程当中遇到瓶颈,难以实现突破。比方说,每一个相声作品都要经过上百场的反复实践、“台上撞”,但这仅仅是量变的过程。能否实现质变、打磨出经典作品,取决于相声演员的文化底蕴。

我常常要求年轻相声演员不会50段、100段传统相声时先别着急动手创作,要从传统相声中汲取营养和精华。从解放前的《关公战秦琼》《三棒鼓》到建国以来的《帽子工厂》《如此照相》等,创作者需要反复听,反复看,摸索经典作品中如何一步步“垫话”、“入活儿”、抖“包袱”,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作,才能有“更上一层楼”的效果。

姜昆指导年轻相声演员的创作和表演

人民网:相声在追求时新的同时不应当完全抛弃传统相声。

姜昆:是的,我在谈《新虎口遐想》的时候曾经说过,创作也是一种回归,拿起创作的笔,找一种回家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为相声创新铺设一条回归传统的道路。在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才是一种长足发展的创新。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外国文化接触越来越多,相声创作容易迷失自我、迷失方向。而传统和创新如同相声的两个轮子,必须同时滚动,民间传统艺术才能平稳前行。特别是在对外传播的舞台上,曲艺作为国粹,必然要担负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弘扬中国价值的庄严使命。

人民网:相声随着时代不断前进的同时,什么是不变的?

姜昆:不变的是相声创作始终走在写实的道路上。虽然使用荒诞、夸张的手法,但依旧反映真实的生活,而非凭空臆测、空中楼阁。相声创作和表演始终需要演员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在荒诞的事件、夸张的表演当中,藏有真实的社会现象,这样才能让观众在捧腹大笑的同时,多一分真实,多一分感悟。

在提笔创作《新虎口遐想》时,环境污染、食品安全、腐败风气等现实问题扑面而来。一句“平常没事的时候,骚扰电话一个接一个,关键时刻没信号了”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因为这是所有人共同面临的困扰。我们利用幽默的手法反映现实问题,让大家感受到艺术作品就是生活当中的一部分。写实手法的背后,其实是以人民为中心进行创作,人民性是始终没有改变的。

人民网:回归人民,回归真实。习近平总书记也曾说过,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这么多年您一直致力于送欢乐下基层,在这个过程中您有怎样的感悟?

姜昆:老演员如何找到生存价值?就是到群众中去。当我们走上舞台,台下成千上万的观众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时,每一个文艺工作者都找到了存在的价值。老百姓的认可就是对曲艺工作者最好的奖励。想让观众认可你、认可你的作品,就必须跟老百姓面对面、心连心,把最能引起共鸣的内容反映在作品当中,把艺术与老百姓的天然联系落实到行动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坚持到第一线去服务,这是文艺的生命线。和观众面对面的演出相比在电视上演出更过瘾,因为演员能够真切感受到观众的愉悦,会更有成就感。

人民网:近年来,中国文艺志愿者协会开展“到人民中去”文艺扶贫志愿服务主题活动,作为协会主席,您对于文艺志愿服务持怎样的看法?

姜昆:我是曲艺人,更是文艺志愿者。我们进军营、入厂矿、深入山区、慰问灾区,目的就是希望社会能够感受到文化艺术工作者的正能量,让文艺志愿服务在整个社会蔚然成风。作为一名志愿者,我由衷地感到骄傲。越是交通困难、生活艰苦、老百姓没有机会看演出的地方,我们演出的动力越强、干劲越大。要把艺术与老百姓的天然联系落实到行动上。

不仅如此,让我倍感欣慰的是,志愿服务队伍中有很多年轻人的身影,比如来自《中国好声音》节目的青年歌手平安。他用大量时间在基层、老少边穷地区义务教课,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和认知。这是一批非常优秀的年轻志愿者,他们是中国文化艺术界的未来,也是青年一代的骄傲。

2015年,姜昆与搭档戴志诚在美国表演相声

人民网:传统曲艺不仅回归民间,而且远播海外。近些年您始终坚持推动相声走出去,走进剑桥大学、牛津大学讲曲艺,在这个过程中您有哪些感受?

姜昆:我在英国剑桥、牛津大学、美国耶鲁大学等做过关于中国曲艺的专题讲座。通过介绍说唱艺术的产生历史与文化传承,不仅加强外国人对中国优秀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体现出我们对本国传统文化的高度文化自信。

与国外对话时我们要坚定信心,充分肯定我国传统文化价值。在长期对外交流过程中,我发现相当一部分外国人不了解中国文化,他们接触的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的片面报道。因此我的责任是搭起国家与国家、人民与人民,心与心之间的桥梁。

与此同时,海外交流也增加了我对外国喜剧演员的了解,并希望能将他们介绍给国人。因为喜剧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各国喜剧艺术家所创造的欢乐应当为全世界所共享。我希望通过文化交流将中国的欢笑播向世界,将世界的欢乐引进中国。

“我为相声而生,也将为相声永远奋斗”

人民网:改革开放为相声创作带来了很多生机与活力,您觉得改革开放对中国相声带来了哪些影响?

姜昆:感谢这个时代赋予我们在相声领域中大显身手的环境和动力。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相声的今天,也没有我的今天。

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中,相声不仅仅愉悦了生活,还能发挥引领社会风气的作用。针砭时弊、倡导新风,相声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切实贡献。《诗歌与爱情》宣扬了正确的恋爱观,《万能胶》讽刺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改革开放的环境为相声注入了不竭的动力,也让相声能够在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改革开放为相声提供了崭新的舞台和重要的使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曲艺从未缺席,始终在场,留下令人瞩目的身影。

人民网:您去年出版的《虎口遐想三十年》中,冯骥才老师提到您靠的是“异想天开的创造性,对生活的敏感、天生的幽默感、锐意的批评,如果再往深处说,就是对社会的责任感了”。听到冯先生的评价,您怎么看?

姜昆:我并不像冯骥才老师所说的那样厚重。我只是作为相声界中的一份子,做了应该做的工作。但是我还是有一份责任感的。我努力在相声领域,乃至在整个文化行业当中,树一身正气,吹一股清风。

我这一辈子就是为相声而生的。所以,相声事业是我自己一生当中唯一的事业。我为相声而生,我也将为相声永远奋斗。因为我有坚定的信心——只要我能干,就要为相声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姜昆寄语人民网网友:快乐永远

人民网: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是我国曲艺事业全面发展并取得辉煌成就的40年,也是发展不尽平衡、存在诸多缺憾的40年。在您看来,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曲艺事业取得最大的成就是什么?而最大的遗憾又是什么呢?

姜昆:在文艺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到,创作是我们的中心任务,作品是我们的立身之本。现在是相声的好时代,我很高兴看到一个个人民喜闻乐见的相声作品诞生在我们手中,这是我们所取得的成就。从改革开放到现在,一批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应运而生。

但遗憾的是,现在的相声队伍规模与社会需求太不相称。全国相声演员加在一起最多两三千人。这对于社会而言太少了,而且整个队伍的文化素质、表演素质参差不齐。如果相声队伍能够扩充到两三万人,才能满足全国人民对于相声数量和质量的需求,才能对得起全国人民。

人民网:在未来,中国相声如何更进一步?

姜昆:在队伍建设上,中国曲协在2015年出台了《中国曲艺工作者行为守则》和配套实施办法,这是新中国曲艺发展历程中的首个职业行为守则。它的出台与实行将进一步增强广大曲艺工作者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同时,中国曲艺家协会正在努力培养年轻人。我们运用历史经验开办培训班、创作班、训练班,通过创造学习和交流机会,让相声创作者从喧嚣的世界中一点点静下心来,从而为相声创作积累更多力量,产出更多作品。用自身的实际行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做好“红色文艺轻骑兵”,这是我们相声演员的责任与担当。

(责编:韦衍行、汤诗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云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云台》主演谈如何解锁历史人物
  • 王千源:别丢掉,对表演的热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