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

或在坚守中传承,或在创新中开拓,密云平谷全民阅读调研显示——

阅读传统,以崭新方式延续

2018年09月08日08:52 | 来源:北京日报
小字号

密云西西弗书店

平谷世纪阅报馆

  今年以来,密云区投入100万元,建设全民阅读品牌,全区1.5万人次参与诵读、阅读马拉松等活动;平谷区通过全民诵读大赛、赛诗会、读书讲坛等活动,吸引更多民众走进阅读。这两个区深厚的阅读传统正在以崭新的方式得以传承、延续,这是近日记者参与“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领导小组组织开展的全民阅读“一区一品”调研活动得出的初步结论。

  密云区

  坚守中,传承书香之美

  密云区第二小学前身是“白檀书院”,这所百年老校将书香传承到了这一代孩子身上。学校每个班都设有书柜,图书馆藏书已达两万册。分布在四处的图书角风格各异。欧式图书角里《世界通史》等图书与希腊式圆柱相衬。四大名著图书角则是庄重大气的古典风。孩子们最爱的阅览室宛如童话世界,波浪形的书架倚墙,好像要带他们到知识海洋里远行。密云二小教务处主任曾进说,全校1644名学生,90%以上的学生坚持每个月阅读打卡不间断。

  在密云,很多街道、社区图书馆已与读者相伴相守数十年。走进密云区图书馆果园街道分馆,大开本字典被摆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再往里走,200平方米空间划分明晰,分为藏书区、阅读区、儿童阅读区,两万册图书码放齐整,分类讲究。馆长王少军说,图书馆运营12年以来,办卡人群占街道总人口的10%。果园新里北区图书室是一家社区图书室,外观朴素,活动丰富,开办十年,自有一种坚守的力量存在。但场地小、图书少是其痛点,“因为专项购书经费低,3000册藏书满足不了居民的需求。”相关负责人说。

  在坚守的同时,一些新型书店、新颖阅读方式已在密云冒头。在华润万象汇购物中心,去年10月开张的西西弗书店改变了居民的阅读生态。读者赵瑞哲的妈妈说,以前常常去国家图书馆看书,特别羡慕城里的孩子,现在书店开到了家门口,幸福感倍增。店长程佐告诉记者,书店日均到店人数为800人,高峰时段为2000人,“我们曾经测算过,如果办读书分享会能带来2000人次的客流量,但有些作家不愿意跑到郊区做活动。”

  一些新颖的阅读方式也悄然而生,全民悦读密云阅读会发起人乔万凯用好声音引领阅读,阅读会如今已发展至480人,分享朗诵片段、晒阅读笔记、写书评,其线下朗诵会也办得风生水起。乔万凯自豪地说:“我们正筹备36人的大联诵《水库人家四代情》。”

  平谷区

  创新中,开拓阅读新天地

  夏各庄镇图书馆,室外野草生长茁壮,地面整修还未完成,图书馆就赶在暑假到来之际开放了。图书馆高大明亮,主打简约风,完全颠覆了乡镇图书馆小、旧、土的印象。孩子们认真听老师讲授。图书馆报告厅里,宽大的银幕上播放着暑期电影。不过,记者发现,书架上的图书和高大上的环境并不匹配,上世纪70年代的农机书、种植书、养殖书还在,而新近出版的高品质图书还很少。

  政府与民间合力,开拓特色阅读空间,平谷区也进行了探索。平谷区世纪阅报馆还未正式对公众开放,但这个全国独一无二的阅读空间已经名声远播。世纪阅报馆始创者、收藏家李润波收藏老报刊已有40年,他收藏有300年来各个历史时期老报刊4000多种、5万余张。平谷区文委在区博物馆专门为他开辟出800平方米的空间,晚清报纸、民国报纸、抗战时期报纸,不仅可看到实物,而且收藏家多年的心血已全部实现数字化。到电子屏幕上翻阅清朝、民国老报纸,这对专业研究者和普通读者来说,都是从未有过的体验。

  为家乡孩子阅读助力,从北京城区回到平谷开办阅读机构,在平谷已非个例。“爱朗读”空间创始人李红开记得儿子把“楼下”说成“留下”,还有妈妈专门带着孩子去城里学口音,他想为什么不让平谷孩子在家门口学呢?于是,他的朗读空间诞生了。走进阅谷浮生6号图书馆时,孩子们正在上中英文绘本阅读课程,这家图书馆的创始人张丽丽也是从城里回到了家乡。目前,白色书架已布置停当,那里面将装满张丽丽的梦想,摆上6万册图书。平谷区文委副主任逯艳敏语气肯定地表示,会以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在这里举办活动,服务更多的读者。

  平谷对文化的尊崇、创新,融化在了点点滴滴之处。在平谷区图书馆,有全国唯一的冰心奖儿童图书馆和冰心奖陈列室。其中冰心奖儿童图书馆里全面保存历届“冰心奖”的获奖图书,冰心奖陈列室则以图片和实物全面展示了冰心的一生。

  建议

  以当地文化根脉推广阅读

  将本地资源和外来资源进行强强联合,为全民阅读品质的提升寻求新的可能性,专家们为此达成共识。

  在密云、平谷都出现了有当地文化根脉的人推广阅读的明显趋势,形成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密云作协副主席陈奉生在密云生活30年,曾推出过12本一套的《美丽密云》,他经常给当地孩子讲本地区的乡土文化。家住密云的王申福是60后大学生,他在自家民宿辟出阅读空间,他观察70%的人都会到阅读空间去看看。对此,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院副教授李海峰认为,发挥当地资深文化人的作用,深入挖掘村史、镇史,以展览、讲座等形式推广,是非常有趣有益的阅读形式。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副教授郑以然评点道:“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民宿与阅读的结合将成为未来新的模式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和其他远郊区一样,两个区同样存在图书更新慢、图书配置不合理、图书采购经费紧缺的问题,很多图书馆缺乏适合儿童阅读的图书。李海峰给出了解决方案:“可以引进优秀的阅读推广人进行选书指导,图书馆要对读者阅读需求进行调查,将有限的图书经费用在刀刃上,增添适合当地读者阅读的新书。”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教授张新华则认为,可尝试与出版社、基金会以及城区的学校、社区等进行对口牵手,通过图书捐赠方式,让藏书更加丰富。

(责编:韦衍行、汤诗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云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云台》主演谈如何解锁历史人物
  • 王千源:别丢掉,对表演的热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