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

796件套中国流失文物回归背后,意大利这样保护文化遗产【2】

2019年03月26日08:15 |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小字号

城市留白 留出文物古迹生存空间

徜徉在永恒之城罗马、水城威尼斯和文艺复兴之都佛罗伦萨的街头,气势恢宏的各式建筑、精美繁复的雕塑和壁画,甚至历经数千年光阴的废墟、残垣和断柱,随处可见,无不体现了这个古老帝国的光辉历史。

为了保护这些古城的历史风貌不被现代化建设所破坏,政府划定“历史中心区”,区域内相关建筑的使用、改造、维修、装修等都有非常明确的操作规范和禁忌。同时,仅允许极少数车辆进入中心区,减少现代交通给文物古迹带来的伤害。

作为首都和国际大都市,罗马仅拥有两条半地铁线,原本计划2015年竣工的地铁C线,竣工时间一拖再拖到2025年左右,被称为欧洲“工期最长、造价最高”的地铁线路。

人们在意大利罗马斗兽场游览。新华社记者 程婷婷 摄

耗时耗力的原因,主要是为了保护地下文物。

同样,2018年6月下旬,米兰4号线地铁地下施工作业挖掘隧道时,意外发现古罗马帝国副帝马克西米安的陵园,工程即被叫停。

在意大利,凡是工程建设过程中发现文物,工程就会立刻停工,交由文物保护部门先行发掘和抢救,再根据具体情况修改工程图纸甚至取消工程项目。

修旧如旧 工匠精神贯穿文物保护

意大利的“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对文化与历史的理解与尊重上,同时也体现在对文物修复工艺的传承与创新上。

对于文物的修复,意大利摒弃了化妆式的纯美学修复和单纯追求提高艺术品身价的古玩式修复,使遗迹保留最原始的风貌。采取科学的保护式修复与考古式修复相结合的方法,减轻烟尘废气、气温湿度对文物的污染。

意大利庞贝古城中磨盘及面包房遗迹。新华社记者 王庆钦 摄

罗马大学建筑历史和建筑维护学院教授乔万尼·卡波纳拉表示,修复工艺的最高境界是“修旧如旧”。在意大利,文物保护通常以“人为最小干预”为指导思想,尊重文物的“唯一性”。

此外,在文物保护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上,“工匠精神”也贯穿始终。在意大利,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是一个历史、考古、生物、物理、化学、艺术等相关知识互相交叉、渗透的专业;课时长、门槛高、毕业率低导致相关人才成为行业内拼抢的稀缺资源。

(责编:韦衍行、汤诗瑶)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云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云台》主演谈如何解锁历史人物
  • 王千源:别丢掉,对表演的热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