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六旬老人用画作定格城市变迁和繁华
■吴立中向记者介绍画作中的故事。 新快报记者 李应华/摄
■吴立中用钢笔记录的白云新城3座建筑的成长瞬间。 受访者供图
清晨,在广州市白云区白云新城正在建设的一处工地上,高悬的吊塔和来回穿梭的铲车正在紧张作业。一名老人顶着烈日,在机器的隆隆声中绕着工地走了一圈。“这栋大楼很快就会封顶,到那个时候,我就可以画下这栋建筑了。”老人一边说,一边为心中的画作打腹稿。这幅画作,将是近10年来他为白云新城核心区重大项目建设画下的第36幅画。老人名为吴立中,退休前曾任高级工程师等,现在的身份是白云区的街坊。他每天穿行于白云区的街巷,用钢笔绘画,定格城市记忆,用感情书写历史。
十几年前结缘白云 决心用画作见证变迁
吴立中出生于军人家庭,1980年,他大学毕业,踏着父辈的足迹成为了一名军人,曾任广州军区空军勘察设计院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在他的手中,曾诞生独具代表性的设计图纸,先后获得全军、空军优秀设计奖67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三等奖3项,被军区评为“十佳科技干部”和战备工程先进个人,两次荣立三等功。
在军营中,吴立中逐渐培养了自己的爱好——素描。“当时条件没有现在这么好,我就找了一块塑料板,用迷彩布包上。”吴立中向新快报记者展示了他的画板,时光荏苒,这块速写板陪伴他近40年,迷彩布变成了淡淡的浅绿色,边角都已经磨白。
吴立中与白云区结缘,得从旧白云机场讲起。“老广州人都知道,今天炙手可热的白云新城核心区,过去一度是旧白云机场片区。2004年,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来到白云区,看到这里还是一片空地。”吴立中回忆说,后来他在这里生活和工作,看着白云新城渐渐有了宽阔的道路,有了树木掩映和高楼矗立,便萌发了用钢笔将这些场景画下来的想法。
退休后,吴立中的空闲时间多了起来,因为对建筑有着浓厚的感情,他最喜欢在白云新城周边散步,找到好的位置或者灵感,就就地而坐,拿出画板画素描。他用钢笔勾勒线条,填上淡淡的色彩,用手和心描绘白云区成长的过程。
一人一画板画建筑 曾在马路中安然作画
在白云区的蓝天花园展览室内,新快报记者看到了吴立中笔下的《日新月异的白云新城钢笔速写画》系列画作,从旧机场到总部经济集聚区,白云新城经过多年的规划和建设,城市发展骨架渐次成型,绿地中心、南方航空大厦、白云万达广场、云璟汇,以及广州体育馆、广州市儿童公园、白云国际会议中心等建筑地标的蜕变轨迹清晰可见。
“这是绿地中心即将封顶时的景象,这是2014年的广州市儿童公园大门……”吴立中向新快报记者介绍,他画白云区已有10余年了,关于白云区重要建筑的画作就有100多幅,其中关于白云新城的就有35幅。这些画作不仅融入了他对白云区的情感,也承载了一座城市的记忆。
吴立中偏爱施工中的建筑,在他的画作中似乎能听到工地现场传来的施工声,能看见城市的一砖一瓦。
“以前工作日需要上班,我就利用周末在街巷间走动,看到地标建筑就开始画。遇到正在施工的高楼,我就计算着日子,到高楼即将封顶的时候,我就带上纸笔到施工现场画画。”吴立中介绍。
和摄影不同,要画下一栋建筑,必须实地环绕观察,从开工建到两三层的时候就开始研究,每隔一段时间再去看看。而且建筑施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除了需要敏锐的观察力,还要有良好的美术功底。
吴立中介绍,有一次,他为了寻找好的角度,坐在马路中间的安全岛作画,有司机开车经过停下等红绿灯时,摇下车窗探出头来看了他一眼。“可能司机大佬心想,这个人是不是傻了?大热天坐在马路中间画画。”他开玩笑说,他从来不在意别人的目光,只要找准位置,就拿出工具作画。
拒绝他人高价求画 画中一砖一瓦皆是情
“手里拿着的是钢笔,画错一笔都不行,否则就要重新开始。”吴立中说,为了画下重要的一刻,他时常要在烈日高照的日子前往现场。“顶着大太阳,尘土飞扬,在这种高温闷热的天气里,最少要呆上一个小时。满身汗水不说,还经常遭到蚊子‘围攻’,被咬一身包”。
吴立中今年已经63岁,每天带着画笔和那个已经39岁“高龄”的速写板,穿行于白云区的街巷之间,用钢笔绘画,回家后再进行修正上色。最多时,他一天会去3个工地。
“有人说我傻,画这些建筑又挣不了钱,我觉得我不傻,照片偏重写实,画作则多了几分想象力和浪漫主义色彩。构图、色彩不拘一格,我就是想把这些重要的时刻定格成艺术品,以后别人也可以见证这些时光。”吴立中说。
曾经,他靠双脚丈量白云土地,手绘白云。如今,他有了自己的小汽车,一有时间就开着车到处看看,寻找正在施工的建筑。
“以前,我画城市的成长变迁,如今,我画它的繁华和喧嚣。”吴立中坦言,他对白云新城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有感情,每一幅画都是他珍贵的记忆,这是他对白云这片土地的深厚感情。曾有人想花高价买下他的系列画作,都被他拒绝了。“我希望我的画,能让更多的人了解白云区的前世今生。如果有需要,我将捐出,对外展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