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

“凯叔”:开一扇窗,给孩子看更大的世界【2】

丁涛、韦衍行
2019年08月23日15:57 |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小字号

不断交互,才能与孩子们同频共振

“故事不能光听懂就完了,还要让孩子与故事产生共鸣,让孩子在故事中有所收获。什么时候加成语,什么时候加古诗,成语和古诗该以怎样的比例、密度出现,这些都是学问。”在王凯看来,给孩子讲故事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你需要不断地与孩子交互,才能与他们同频共振。”王凯在总结经验时说,起初,他在讲故事给孩子听的时候需要不断地和孩子沟通、留心观察孩子们的状态:是不是真提出了问题?是不是全神贯注跟着故事情节走?即便不能自己到现场,王凯也会让团队将孩子们听故事的视频录下来,通过看录像捕捉孩子们的状态。如今,王凯已能在创作前就用孩子的视角审视自己的作品,这样创作,自然会事半功倍。

王凯并不满足于让孩子们听懂故事。在去年上线的《凯叔·诗词来了》中,为了让孩子们捕捉到诗人的真实感受,王凯团队将150首诗词改编成150部戏剧,让孩子们对诗词的意境有更直观的认知和体悟。为了便于孩子们背诵,他又将这150首诗改编成150首歌,每一首歌都根据诗词的意境作曲,让孩子们唱着歌,就能把诗词背下来。

《凯叔·诗词来了》宣传图

“孩子们虽然能懂诗、会背诗,却还不知道诗词背后的知识。”王凯以李白的《赠汪伦》为例,说:“忽闻岸上踏歌声,什么叫踏歌?古时候踏歌到底是什么样的?李白在舟中举起这杯酒,酒杯又该如何描述?这些都是知识。”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吸收、消化这些知识,这150首诗词又“进化”成了150场知识脱口秀,以孩子们视角来讲述诗词中的历史故事和文化知识。

一步一步精进,一步一步深入。从最初的听懂、读懂,到让孩子们“唱诗”背诵,再到学到诗词中蕴含的知识,并进行效果验证,“凯叔”和孩子们同频共振、一同成长。“一首诗可以当作一级阶梯,要让孩子们站在上面看得到更远的地方。”王凯说。

“窗户少,我们就做这样的开窗人”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孩子对故事的理解程度不尽相同,这在王凯看来,并不影响孩子们听故事的效果。

《凯叔·三国演义》宣传图

“我们是不是一定要让此时的孩子理解你想表达的所有东西呢?未必。我们播下种子,静待花开就好了。”王凯说,他习惯将自己比作园丁或者播种人,希望能将这些故事的种子种进孩子们心里,如果若干年后的某一天孩子们遇到一些状况,能想起当时听到的故事,能从中获得一点治愈,这就是最美好的事情。

在他看来,那些经典故事、民间艺术和通俗文学就像是一扇一扇的窗,每一扇窗他都想拉开,都想探头往里面看一看,想到窗后面的花园中徜徉。“窗户背后,我们已经搭建起了一个小花园;在这个小花园背后,还有整个人类文明搭建起来的更大的花园。现在,花园是足够大了,但窗户少,那我们就做这样的开窗人。至于孩子们最后想进到哪里、能走到哪里,他们自己说了算。”王凯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小就受传统文化熏陶的王凯有着朴素的博爱观念。近年来,“凯叔”携手多个慈善组织积极投身公益活动,让留守儿童、乡村儿童也能免费享受优质的儿童教育内容,把“窗户”开到了许多偏远的山区。

王凯在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与当地儿童互动

“凯叔讲故事”曾携手中国扶贫基金会童伴妈妈计划,为四川、贵州、江西三省乡村儿童送去优质儿童教育内容;携手爱佑慈善基金会为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70个项目点儿童之家及100个重点关注的困境儿童家庭送去相关音视频内容;携手兴邦公益基金会,关爱山村地区儿童成长和乡村教育发展,助力山村幼儿园,捐赠的音频辐射到50-300所山村幼儿园……

谈及“凯叔”接下来的发展计划,王凯表示,除了一以贯之地深耕传统文化之外,还将按照孩子的成长曲线,根据孩子的学习力、表达力、审美力、思辨力等众多维度进行知识和产品的拓展。“以中国自己的文化为核心内容,同时囊括外国文化以及中西方文明结合的东西,把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做得更好。我们希望给孩子的,是更大的世界。”王凯说。

(责编:韦衍行、丁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云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云台》主演谈如何解锁历史人物
  • 王千源:别丢掉,对表演的热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