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脱贫,难忘的那些人那些事
“人民日报进乡村”第一期《一种情怀与一个百年的承诺·党报人的脱贫攻坚时刻》于6月15日播出。“金台书声”读书会邀约人民日报社编辑记者连线陕西商洛金米村,共话如何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
本期活动在人民网、人民视频播出后,总观看量600多万,学习强国、商洛新闻网、西部网、凤凰网、安康新闻网等多家平台转发,获赞十几万,留言上千条。快手平台观看热度548万,点赞14.1万,瞬时观看量高峰2万+,热搜榜排名第8。播出期间,在陕西“秦岭云”融媒体平台108个客户端上,共吸引19.1万人次进入直播间观看。
交流荟在此撷取其中的精彩发言,配有节目视频片段,分三期呈现,以飨读者。
王乐文
人民日报社陕西分社社长
小苹果带富延安百万人
在延安有个村叫孔家沟,过去穷得远近闻名。山旮旯里,人均收入只有几百块,年轻后生经常娶不到媳妇儿。毛驴拉碾人推磨,妇女在糜子地里干活,壮劳力跑到城里寻生计。
这些年,孔家沟种了山地苹果,村里头很快就变了样:2800亩苹果园,果子卖到了广东、福建;去年,全村营收1200万元。
其实,整个延安告别贫困,苹果都立下了大功——延安苹果产量,占全国1/9;从事苹果产业的延安老百姓,超过100万人。
放眼陕西全省,苹果产量,占世界1/7;猕猴桃产量,占世界1/3,果业非常兴旺。
99岁老汉与200万棵树
99岁的陕北老汉郭成旺,号称“老愚公”。他祖孙四代,驻扎在陕北榆林毛乌素沙漠南缘,36年间种了200万棵树。
采访老人时,他穿着棉布鞋,戴着羊肚巾,脸上皱纹是古铜色。你很难想象这些平凡的治沙老人,他们用青春与热血,换来了多么巨大的“绿色红利”——
就以他家所在的东坑镇为例,过去沙尘暴一来,地里庄稼全吹没了,大家穷得没饭吃,娃娃们一件皮袄四季穿。现在种了树,有“绿色屏障”,胡萝卜产业发展起来了,卖到了韩国、越南,还卖到了非洲。
她让茶叶适生区北移3个纬度
像这样的“凡人英雄”,咱们商洛也有很多。过一阵儿,《人民日报》将推出一篇大通讯,重点报道商南县的“茶叶奶奶”张淑珍。
上世纪60年代,张淑珍大学毕业后,自己选择到秦岭深处,在贫困地区扎根一辈子。商南自古不产茶,可60年来,张淑珍研究“南茶北移”,将茶叶的适生区,向北移了3个纬度!可能大家都不知道,我们国家种茶最北就是北纬33度,原来是30度,其中北移3度就是这个张淑珍奶奶的贡献。所以我们这个报道如果要是发了,也是专门向她致敬。
今日陕南,汉中、商洛、安康三个市,茶叶漫山遍野,而张淑珍也已经83岁高龄。她的一生,奉献给了大山,成了“茶农脱贫领路人”,的确是可钦、可佩!
(来源:人民日报社对外交流部微信公众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