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

凤凰花开,世纪流芳【3】

——从厦大捐赠文化视角探寻嘉庚精神实际传承

2020年08月10日11:20 |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小字号

三、翁婿同心,前赴后继(1949-1956)

7年,新中国百废待兴,中华民族掀开新的历史扉页;7年,两位志同道合的翁婿老人践行教育报国初心,用如椽大笔为厦门大学擘画出新的光彩。陈嘉庚先生婉拒中央挽留,回到故乡,接续兴学夙愿,弥补“为善不终、贻累政府,抱歉无似”之缺憾。

身为乘龙快婿,李光前先生与岳父陈嘉庚先生同心同德,创办实业,教育报国,厦大初创便给予经费支持,困厄之际更襄助渡过难关,私立后期实为主要经济支撑。1950年11月,李光前先生划拨巨款交由陈嘉庚先生修复被敌机炸毁的厦大校舍,并予扩建。“华侨无偿捐赠之钱来之不易,要节约使用他们的捐款,处处为多盖房子,盖好房子着想,发挥投资的最大效益。”陈嘉庚先生特地成立建筑部,招收闽南各地石匠、木匠、泥水匠一千余人,设立510个基建工场;石料就地开凿,木材山区采购;无物可代的钢筋、水泥和小五金,方从香港进口;在龙海县石码镇设立砖瓦厂烧制砖瓦。陈嘉庚先生从设计、绘图、备料至施工,事必躬亲,一丝不苟,风雨无阻。从1950年至1955年,扩建新校舍共计25幢,建筑面积59057平方米,使用面积38365平方米,使得厦大建筑总面积较之先前扩增一倍。沐浴着新中国丽日和风,一座座红砖绿瓦、白石朱顶的高楼在厦大校园拔地而起,耸立于雄伟的五老峰前、秀美的鹭江水畔,成为厦门大学独具特色的文化标识。而凝聚着陈嘉庚先生报国情怀的“嘉庚瓦”,也成为厦门大学乃至厦门市特殊的文化意象。

为纪念李光前先生功绩,陈嘉庚先生以其祖籍福建省南安县芙蓉乡的县、乡、村名及其哲嗣芳名命名新楼,永铭贤婿爱国荣乡、热心公益雅量高风。建南楼群、芙蓉楼群、南光楼群和上弦场均已成为厦门大学标志性建筑,“南光”、“国光”、“丰庭”、“成义”、“成智”、“成伟”、“竞丰”等楼宇均已成为厦门大学经典文化符号。厦门大学因为这对翁婿同心协力获得奋发进取新基业。

(责编:刘喆、丁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云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云台》主演谈如何解锁历史人物
  • 王千源:别丢掉,对表演的热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