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化

中国儿艺《听见梦想》:为视障人群创作一部“可以听的舞台剧”

2020年09月23日14:48 | 来源:人民网-文化频道
小字号

一架钢琴有200多根弦,8000多个部件,密密麻麻,你能想象视障钢琴调律师如何工作的吗?我国有视障人士1730多万,视障人士的职业普遍为按摩医生或心理咨询、翻译、点钞员、话务员等,只有极少数人从事钢琴调律工作,你能想象他们选择这份理想需要多大勇气吗?《听见梦想》是中国儿艺首部关注视障人群的儿童剧,力求为视障人士这个特殊群体中的少年儿童们创作一部“可以听的舞台剧”,但该剧不仅仅服务视障群体,更希望打通正常人与视障群体间的障碍,把真善美、勇气和力量传递给孩子们。

该剧将于十一国庆节在中国儿艺假日经典小剧场首演,首轮演出15场,并于首演场及10月15日国际盲人日开展公益专场演出,邀请视障人群走进剧场观看演出。

视障人群也应有适合自己的儿童剧

开盲人按摩室的爸爸,为视障女儿轩轩铺好了一条连家门都不用出的人生路,不料,就在那个即将要报志愿的假期里,轩轩却对钢琴调律动了心,她表现出的听力天赋打破了父女二人平静的生活。然而,这个选择注定了荆棘丛生,也一步步揭开爸爸潜藏心底的秘密和隐痛……在追寻梦想和呵护亲情之间,父女二人陷入了两难抉择,而离去了12年的妈妈,也以全新的样貌闪现在了女儿的想象和逐梦之路上。

《听见梦想》是中国儿艺首部关注视障人群的现实题材剧目,这次创作为何聚焦到了视障人群身上?中国儿艺党委书记、副院长冯俐表示,该剧的创作体现了中国儿艺在艺术上一贯的追求,就是鼓励创作风格、题材、样式的多样化,该剧也体现了中国儿艺作为国家艺术院团的社会担当和文化担当,让每一个人包括视障群体都得到艺术的关怀。当然该剧绝不仅仅服务视障群体,我们想通过该剧打通正常人与视障群体之间的障碍,让彼此看到、听到、懂得对方。“儿童戏剧就是牵着孩子的手,去认识世界的每一次探险,这次我们带着孩子走进没有走进过的视障人群的世界,在特殊的人群找到一种‘共情’,一种体谅和了解,希望所有的小朋友都在这个假期走进剧场看一看,这样的孩子和这样的爸爸是怎么生活的,想一想自己。也特别希望视障的孩子们走进剧场,这里有一部戏,你们可以听到,欢迎你们的到来。”冯俐说。

《听见梦想》的创作力求真实地反映视障人士的内心世界,捕捉他们感知世界的方式,走进他们的精神空间,为视障人士这个特殊群体中的少年儿童们创作一部“可以听的舞台剧”。同时,也让视觉正常的儿童观众们能从这些特殊形象身上感受到真善美,更加懂得亲情的宝贵和生命的意义。“希望观众朋友们能通过本剧引发对梦想、对生命的思考。寻找到自己在人间‘旅行’的意义,并且能够让自己的精神世界得到充实,面向自我发起挑战,从而活出与众不同的自己。”该剧导演赵宇说。

深入生活,探寻视障人群的世界

本次创作面对的是特殊人群中的极特殊案例,这也是对《听见梦想》剧组提出的一次巨大挑战,“深入生活”成为该剧创作的关键词。

为了探寻视障人群的世界,主创团队于6月5日至11日赶赴青岛采风,走进青岛市盲校采访视障钢琴调律师蓝兰等,了解典型人物的经历和心路历程。“和蓝兰交流后,我想明白了很多。视障人群通过触觉、嗅觉、听觉来感知世界,尤其是听觉在他们的生命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他们的耳朵更像是雷达,通过声音的远近,反射来判断空间的大小。剧中的音乐是用来被听的,所以我要保证用到的音乐有理有据,让视障人群能听懂,并能感受戏剧之美。”作曲任安说。

通过深入生活采风,导演和作曲还确定在这部剧中贯穿使用手摇铃音乐来推动剧情发展。“为了让视障观众听懂剧情,比如剧里父亲测试女儿听声辨位的钢镚掉地上的声音怎么表现?如果用真实的声音,对视障观众来说则失去了戏剧的想象力。我们选择用手摇铃音乐来表现,9位演员用23个手摇铃形成多声部,塑造出一个手摇铃小乐队,贯穿全剧的手摇铃音乐还作为象征性的使用手法,为推动剧情的发展增添色彩。”任安说。

主创团队在创作时,还会长时间把眼睛遮住,试图体会那种特殊的感受。在生活中,主创们也会有意识地走近视障群体,与视障人士交流,并被他们敢于面对生活的勇气和坚强深深打动。“在对先天视障和后天视障人士的接触中,我们发现,后者承受和面对的生理、心理上的挑战要更大。剧中的爸爸、妈妈和女儿分别是后天视障和先天视障人群的缩影,把握好他们的内心与行动是需要走进人物用心揣摩的。”傅玲说。

创新手法,聆听心底深处的声音

“创新”是该剧创作的另一个关键词,从剧本到二度创作的每个领域,《听见梦想》主创们始终在一起不停地实验、创新,大家都在探索全新的创作模式。剧组想通过努力,不仅让视障人群,也让所有的观众感受到来自戏剧的力量。

在剧本的创作中,编剧傅玲穿插了部分叙事体戏剧的元素,利用间离效果,多时空、多层次、多重感观体验,去探寻人物丰富的心理变化和精神世界。

导演赵宇从现实生活中视障人士听力的高度敏感这一特殊的角度出发,力图让表演深入视障人士的想象空间,碎片化、间离地闪现他们脑海中的想象世界。并极致的运用听觉的层次感、色彩感和性格感体现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烘托舞台动作与空间的合理性。

剧中的3个主人公由中国儿艺的9位优秀青年演员共同扮演,他们共同饰演妈妈、爸爸和轩轩。“我将剧中人物轩轩、父亲、母亲三位主人公的台词与声音、音色进行了分层与并置,从而体现出人物角色性格的多面性、丰富性与立体性。将‘和声化’的处理方式放置在现实空间、虚拟空间、思维空间、心理空间等各个舞台空间内,形成的舞台效果是多层次、多维度的感官世界,在每一位观众的想象空间形成不同的画面与思考。”赵宇说。

9位演员共同完成3个角色,这9位演员舞台上的行为状态就要极具默契,且很自然地融入到整体氛围中,这给形体设计冉胜提出挑战,他说,我在进行形体设计时从“听”以及“触摸”出发展开想象,每一次触摸都要具有美感和画面感,每一次听都有意识在绵延。

“戏剧游戏”提供新鲜剧场体验

一部关注视障人群的现实题材儿童剧,如何能吸引更多观众?“除了演员的表演还有舞台呈现,都要牢牢地抓住观众的呼吸和视线。本剧还以游戏感非常强的开场作为引子,引导小观众参与、关注到我们的‘戏剧游戏’中来。”赵宇说。利用开演前的游戏来结构戏剧开场前的舞台呈现,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参与到剧情的发展,形成由“过家家”开始的戏剧旅途。游戏里,观众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我们的演员及舞台上的道具来创造多样的场景。“这也是我们创作的一个写照,进入创作时都会有一个思考的阶段,到慢慢找到一点点突破口,然后顺着这个突破口去发展出更多的构思,一直到进入这个创作中。”冉胜说。

同时,为了更好地服务视障观众,该剧演出时特设现场解说,视障观众可以通过视障导听设备更好地理解剧目。

(责编:刘颖颖、丁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云游大家故居:李白故居
  • 《燕云台》主演谈如何解锁历史人物
  • 王千源:别丢掉,对表演的热爱
返回顶部